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正道周报

正道周报

报刊名。1941年夏,中国共产党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创办。社长韩道仁,总编辑韩志鹏。报社初设于河北省宁津县小北洼(今正道村洼),后在新海县(今黄骅县)的侯庄东洼。1942年10月10日正式出版。不定期,每周三、四左右出。32开,油印本。以开展形势教育、传播党的指示、指导各级回教救国协会开展抗日工作为宗旨。1943年夏停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最早的回民报纸。此报在1946年1月1日复刊,更名为《伊斯兰报》,由渤海区回民协会主编。1948年停刊。

猜你喜欢

  • 林牙

    契丹官名。《辽史·百官志》称:“林牙,修文告。”“掌文翰之事。”宋人江休复《嘉祐杂志》;“戎使林牙者,犹翰林学士。”一说“林牙”为契丹语名目,汉意为“翰林学士”;一说不类翰林,为泛指掌文书之书记官。辽

  • 晋代匈奴十九种

    晋代对入塞匈奴的共称。自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又称䤈落尸逐鞮单于)于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率部附汉,匈奴5000余落(即户)入居朔方诸郡。随户口滋衍,匈奴遍布北朔。建安(196—220

  • 木垒

    准噶尔地名。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所在地。以地有河流环抱,故名。清初以前,向为准噶尔驻牧地。因为巴里坤西通乌鲁木齐孔道,为兵家必争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清军拟出兵征伊犁时驻营于此。以地广宜耕牧

  • 绒朗四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又作“绒朗四部”。门巴语音译,“绒朗”为河名,意为“谷里河”、“窄沟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绒朗堆措、绒朗麦措、喜尔独本措和日哄奎当措。四指地处于该河流域,

  • 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

    见“散毛宣抚司”(2169页)。

  • 哥舒处半部

    见“哥舒”(1835页)。

  • 长滨文化遗址

    台湾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68年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首次发掘,因名。共有大小洞穴数十个,自1968年至1971年先后发掘5次,出土石器6千多件和骨器100多件。石器除少量以石英为材料,

  • 德毅忱

    见“德钦一心诺尔布”(2523页)。

  • 归宁

    旧时满族习俗,对夏历正月初六的一种节令称呼。流行于京师及东北地区。每年新春初一至初五,有接神、拜年、祀财神、打鬼等各种活动,所有店门均要关闭,并严禁妇女往来串门。初五叫“破五”,从此开禁。初六叫“归宁

  • 札尔里赤

    即“扎里赤”(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