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就六眷
又作疾陆眷、疾六眷、段眷等。晋代鲜卑段部首领。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务勿尘子。父卒,嗣为辽西公。晋永嘉六年(312),与弟段疋(匹)碑、从弟段末波(䃅)等率兵5万余骑围攻石勒于襄国(治今河北邢台),以段末波被俘,应石勒请,结盟而还辽西。建兴元年(313),因违大司马王浚命,拒不遣军攻石勒,遭浚讨,大败浚所遣拓跋猗卢军。建武元年(317),与并州刺史刘琨等180人上表司马睿劝进。同年,段疋䃅推刘琨为大都督,招其共讨石勒,因恐疋碑独据其功,拒出兵。
又作疾陆眷、疾六眷、段眷等。晋代鲜卑段部首领。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务勿尘子。父卒,嗣为辽西公。晋永嘉六年(312),与弟段疋(匹)碑、从弟段末波(䃅)等率兵5万余骑围攻石勒于襄国(治今河北邢台),以段末波被俘,应石勒请,结盟而还辽西。建兴元年(313),因违大司马王浚命,拒不遣军攻石勒,遭浚讨,大败浚所遣拓跋猗卢军。建武元年(317),与并州刺史刘琨等180人上表司马睿劝进。同年,段疋䃅推刘琨为大都督,招其共讨石勒,因恐疋碑独据其功,拒出兵。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六世”(643页)。
见“蒲速”(2319页)。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中部。清光绪十五年(1889)置。辖域东西120里,南北165里,东达松花江东岸伯都讷厅,西及奉天昌图府怀德县,南至伊通边境,北界农安县。唐为渤海扶余县地。辽太祖破龙州,迁其民于此
畲族古称之一。“輋”读音与“畲”同,为广东地方的汉字俗字,意为“巢居”。始见于南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一文,指生活在广东潮州山中搭棚构木而居的畲族先民。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粤
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语族自称。旧称“攸东”。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基诺族的族称。基诺族对舅舅十分尊重,舅舅对外甥的关怀和亲密程度不亚于父亲。舅舅对外甥的传统义务和权利甚多,有养育丧失
?—1681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天聪年间(1627—1636),随父阿巴岱巴图鲁归附后金。父卒,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屡随军征战,以功授一等侍卫。崇德元年(1636),随豫亲王多铎攻朝
唐羁縻州名。故址在今陕西延安北延水旁。唐仪凤(676—679)中,附唐之吐谷浑部落自凉州徙此,因以置州,隶延州节度使。
清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为在康区实行改土归流,于1905年在巴塘屯扎,兴办农场,筹划收复瞻对,并限制每寺僧人数目不得超过300人,20年内不准藏民剃度为僧等。引起土司头人和寺院僧人的反对,指责其包庇洋教,消
?—1864清末贵州回民起义首领。贵州盘县人。回族。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习武术,为当地名拳师。咸丰八年(1858),因不堪恶霸及官府欺压,与马河图率大坡铺回民揭竿而起,攻占亦资孔城(盘县分县城)、安龙
参见“沟主”(1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