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宁纳西族母系家庭

永宁纳西族母系家庭

云南宁蒗永宁部分纳西族的一种家庭形式。妇女是每个家庭的中心,是家庭维系的纽带,世系依母系计算,生产、生活资料归母系家庭占有或所有,财产按母系继承,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这种家庭组织的建立,与其实行※“阿注”婚姻有密切关系。实行“阿注”的男女双方,各居母家,分属两个家庭,处于不同的家庭经济单位。通常是男子夜间到女家住宿,次日清晨回到母家劳动、生活,偶居所生子女归女方,成为母系家庭成员,男子没有抚养教育义务。每个母系家庭一般有三四代成员,即祖母及其兄弟们(舅祖父们)、母亲及其兄弟们(舅父们)、姊妹及其兄弟们、姊妹的儿女们。家长由年长或有能力的妇女担任,主持全家的生产生活和对外事宜,重大事情与全家成年男女商量决定。传统观念认为,母系血亲是最亲的人。母亲及其兄弟姊妹有抚养教育晚辈的责任,晚辈有赡养母亲、姨母、舅父的义务。

猜你喜欢

  • 绍兴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年号。约1151—1163年,凡13年。

  • 阿克苏铸局

    清代新疆货币铸造机构。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置于阿克苏。以其地产铜,令各地维吾尔族百姓交纳额铜、本城伯克贡铜、及官采铜料开铸。铸就钱文,以六分散给纳铜之人,四分存官搭放兵饷。六分之中,又抽十分之二

  • 《慈悲道场忏法》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佛经。汉文本传为南朝梁代诸僧著,10卷。题款记皇太后梁氏和大明皇帝(惠宗秉常)御译。木刻梵夹本。有西夏时期御制序。前有忏法本事图,绘梁武帝妃郗氏化蛇、升天事,上有西夏文注释。存卷1及卷3—10。

  • 巴达姆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邦珞”或“洞工”,西方人称“阿波尔”。据传原住波密、白马岗一带。百余年前,门巴人进入白马岗后,该部向南迁移。经雅姆尼河,迁至达木洛克和密蒲一带。从清道光二

  • 天佑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正明年号。?—1094年。

  • 杨增新

    1864—1928民国初年新疆地方军阀。字鼎臣,又字述周。云南蒙自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中进士。历任甘肃中卫(今宁夏中卫县)、渭源等县知县,宁夏府营务兼管带,河州(今甘肃临夏)知州、知

  • 昔里钤部

    1191—1259蒙古国将领。一作昔里甘卜。唐兀人。本名李益立山。河西沙州(今甘肃敦煌)人。答儿沙之子,初仕西夏,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率部降蒙古,次年,受成吉思汗命与忽都铁穆儿招谕沙州,以救首

  • 罗武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土里、花腰。原为乌蛮族系古老的一支,称罗婺、罗午、老兀、鲁兀、老吾等。其居地亦称罗武。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石屏、云龙、武定、双柏、易门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刘平国作亭诵

    东汉刻石。在新疆拜城县东北喀拉达格山麓岩壁。诵文分为两段,由北向南,北段为作者题款,3行共11字,所占面积约高、宽各13厘米。南段系正文,仅存8行,可辨认者约百余字,所占面积约高43厘米,宽34厘米。

  • 哈迷的布尔

    见“哈迷的不儿”(16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