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汗点格尔

汗点格尔

裕固语音译,又作点格尔汗。“”意为“可汗”,“点格尔”意为“上苍”、“天”,“汗点格尔”意为“敬天可汗”,汉族称之为敬毛神。旧时裕固族中保留的原始萨满教崇拜。祭祀由神职人员艾勒哲主持。“艾勒哲”,裕固语音译,意为人与神灵之间的“使者”,汉语称为师公子(巫师),均由男性担任,有的是父子相传。祭祀活动每年两次,一次夏历正月初开始,直至二月初,每家必请艾勒哲,仪式较隆重;一次是秋后,不一定每家必请,祭典仪式较简单。春祭时,地上铺一毯子,上摆9堆粮食,每堆粮食上放一盏神灯(酥油灯),灯上缠绿、白、蓝3色布条。毯子上方摆一小方桌,上供一神杆座,中插缠着羊毛和各色布条的神杆,神杆多寡视各家主人的财富、地位而定,但须是单数。祭典时,点燃神灯,牵过一只公绵羊,由专人或艾勒哲一刀刺入羊腹,伸手掏出羊心,名为攥心羊。将羊头割下,连同跳动的羊心一起置盘中,献于九杆一座之间。艾勒哲手持一勺舀祭品中的奶水、酥油等向上扬撒,口中念念有词地围绕地毯转圈,几个助手随声附和,重复艾勒哲所念经文。其内容主要是赞颂苍天和诸神,祈求神灵赐福,保佑人畜平安。念毕,立即将神灯推倒,观察灯花预卜该家本年中的吉凶祸福。若有不吉,或祸事临头,则告诫主人于某月某日请喇嘛念经消灾。

猜你喜欢

  • 筹辽硕画

    书名。46卷,附录1卷。明程开祜(字仲秋,安徽歙县人)辑。该书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夏至四十八年秋,内外臣僚有关辽事的奏疏,按年编次。卷首载有程令名撰《东夷努尔哈赤考》,详细地介绍了建州地区的

  • 鄂勒哲依

    见“厄尔锥音”(196页)。

  • 周摇

    519—602北周、隋将领。字世安。河南洛阳人。鲜卑普氏(后改周氏),先世为拓跋宗室十姓之一,北魏北平王右六肱孙,南荆州总管周恕延子。少赐毅,有武艺。西魏时,官至开府仪同三司。557年,周闵帝即位,赐

  • 元英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40卷。起延祐七年(1320)三月,迄至治三年(1323)八月。附《事目》8卷,《制诰录》2卷。泰定元年(1324)十二月,命翰林国史院修撰,由翰林学士吴澄、曹元用、马祖常、谢端等人负责

  • 楼班

    ?—207东汉时辽西乌桓首领。乌桓大人丘力居子。献帝初平(190—193)中,父死,因年少,由从兄蹋顿代立,总摄三郡。及长,被上谷乌桓大人难楼、辽东乌桓大人苏仆延奉为单于,以蹋顿为王,政仍多出于蹋顿。

  • 锡霖

    ?—1865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博尔济吉特氏。由贡生捐笔帖式。道光十六年(1836),补兵部笔帖式。历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三十年(1850),迁光禄寺少卿。咸丰三年(1853),以捐助军饷,升

  • 散羊毛疙瘩

    旧时云南宁蒗地区普米、纳西族人民反抗土司压迫时的联络讯号。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羊毛绳上打上结,结的数目表示联系村寨的数目。将其逐村逐寨传递,每到一村寨,便解开一个结,继续传递,直到将所结疙瘩解完;另一种

  • 合里直

    契丹语,又译作“合里只”、“合理只”、“合李只”。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名。属辽穆宗※延昌宫。承天太后※崇德宫下一瓦里也以是词为名。应天太后※长宁宫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

  • 葱岭西回鹘

    参见“回纥”(780页)。

  • 建昌府

    地名。南诏时置(治今四川西昌市)。战国、秦、汉初皆称“邛都”。秦曾略通五尺道,置吏。汉武帝遣司马相如往谕,设邛都县,寻罢。元鼎六年(前111),置越嶲郡,复设邛都县。三国蜀丞相诸葛亮于建兴三年(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