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陀

沙陀

古族名。一作沙陁。西突厥别部,也称沙陀突厥。据说为处月种,以朱耶(朱邪)为姓,一说“处月”、“朱耶”为同音异译,皆系“沙碛”之意。唐贞观(627—649)年间,居金娑山(今新疆尼赤金山)以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因境内有大碛(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故名,汉语意译为沙陀。一说沙陀系由回纥与大月氏融合而成之民族,沙陀即萨尔特(印度语“商贾”之意)。或谓沙陀为同罗、仆骨之后原隶属于西突厥,后部分归附唐朝。唐高宗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反唐后,朱耶孤注亦杀招慰使单道惠,引兵据守牢山,次年为唐将擒杀。四年(653,一说五年),唐在处月地设置金满、沙陀2州,以其首领为都督。龙朔二年(662),朱耶金山随武卫将军薛仁贵征铁勒,擢授墨离军讨击使。武后长安二年(702),晋升为金满州都督,累封张掖郡公。后其子朱耶辅国继位袭爵。玄宗先天元年(712),因吐蕃侵扰安西,率部徙北庭,遣使入唐朝贡。后其继位者朱耶骨咄支、朱耶尽忠皆受唐封爵。“安史之乱”前后,唐无暇西顾,沙陀曾一度依附回纥。贞元(785-804)中,因不堪回纥暴签,朱耶尽忠率7千帐归附吐蕃,共破北庭,迁至甘州(辖境相当今甘肃高台以东弱水上游)。后遭吐蕃猜疑,于宪宗元和三年(808),率3万余落,沿乌德鞬山(杭爱山,一说祁连山)东归唐朝,吐蕃追击,死伤逃散大半,尽忠战亡。朱耶执宜率余部近万人、骑3千至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附唐,安置于盐州(治今陕西定边),设阴山府,以执宜为阴山府兵马使,尽忠弟葛勒阿波为左武卫大将军,兼阴山府都督。次年,令沙陀举军随河东节度使范希朝迁往河东,希朝从中选骁骑1200人,组成沙陀军,设军使统领,余众安置于定襄川(今山西忻县一带),而执宜驻守神武川黄花堆(今山西山阴县东北),称“阴山北沙陀”。后王锷节度太原,建十府处之,以分其势。大和四年(830),执宜为代北行营招抚使,率部据云、朔2州塞下,修废府(栅) 11座,署众守卫,捍御北边。懿宗(859-873年在位)时,子朱耶赤心讨吐蕃及助唐镇压庞勋义军,赐国姓李氏,名国昌,列入皇籍,为五代后唐建国者之祖。国昌子李克用以镇压黄巢起义军,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后又赐号“忠贞平难功臣”,进封晋王。自此20余年中,与朱温(朱全忠)争夺中原霸权失利。子李存勖于癸未年(923)即帝位,灭后梁,都洛阳,建立后唐。其后建立的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及其弟北汉刘崇,均为沙陀人(或与沙陀融合者),与李克用并称沙陀三族。沙陀自贞观末降唐以来,一直与中原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联系,逐渐汉化。参见“后唐”(825页)、“后晋”(825页)、“后汉”(824页)、“北汉”(526页)。

猜你喜欢

  • 舒繙河卫

    见“使坊河卫”(1457页)“出万河卫”(568页)。

  • 噶丹颇章

    藏语音译。又作“甘丹颇章”,意为“兜率宫”。十六世纪初,帕木竹巴的实力有所恢复,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从拉萨赶走仁蚌巴势力,根敦嘉措(后追认为二世达赖)返回哲蚌寺,任堪布。次年,恢复拉萨祈愿大法会

  • 军事招讨使

    见“招讨使”(1375页)。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噶尔噶图接本部左翼右旗界,西至毕济接札哈沁游牧界,南至鼐图尔接本部右翼左旗界,北至札木图接本部中右翼左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初,噶尔丹掠所部,墨德

  • 西且弥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东部于大谷(今新疆阜康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余,口1900余,兵730。国王之下设西且弥侯、左右将、左右骑君各1人。居民“庐帐居,逐水草,颇田作”。

  • 嘎山

    满语音译,又作噶珊,汉语意为“村屯”。清代东北满族等聚居地区的基层行政单位。例以城区称“坊”,近城地带曰“厢”,厢以外曰“乡”。乡居的各村庄、村落,即“嘎山”。后金天聪(1627—1635)间,以“屯

  • 带婚

    苗族婚俗。也叫抢婚。盛行于贵州威宁、云南昭通等地。凡男女双方互相订约结为终身伴侣,女方父母加以干涉不能成婚时,男方便利用花场或赶集日,邀请几位亲友,将女子请到预约地点成婚,婚后再向女方父母提亲,女方父

  • 多内

    ?—1659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喀尔诺忒氏。世居喀喇沁地方。初任护军校。顺治十一年(1654)征广东,击南明安西王李定国于新会县,败之于广西横州江岸。以功授云骑尉。十五年(1658),从征南明军于

  • 贡乔丹悲嘉措

    1824—1903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四十八任堪布。藏族。生于杂义唵奇地方。道光九年(1829),迎入拉卜楞寺坐床。次年从嘉木样受沙弥戒。十二年(1832),参加传法道场。二十一年(1841)赴西藏,适

  • 孛阔

    蒙古语音译,意为“力士”。又译孛可。蒙古贵族以其为尊号,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时代,“有一国不及之力”的不里、蔑儿乞部的赤勒格儿,均享有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