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山

海山

①(1281—1311)元朝第三代皇帝。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曾孙,※答剌麻八剌长子。蒙古语尊称曲律皇帝。成宗大德三年(1299),以宁远王阔阔出总兵北边,怠于备御,受命代之。四年,破叛王海都军于阔别列。翌年,大败海都、笃哇军于迭怯里古、合剌合塔等地,海都兵败走死。七年,迫笃哇遣使归降。八年,封怀宁王,食邑瑞州6.5万户。十年,进军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逐海都子察八儿亡走笃哇处。十一年(1307),成宗死,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右丞相哈剌哈孙支持下,先期发难,挫败卜鲁罕皇后辅立安西王阿难答之谋,拥其为帝,遂拥兵南还,即位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封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至大元年(1308),招抚笃哇子款彻,败海都子察八儿,后迫其归降,漠北乱平。二年,立尚书省,行至大银钞。在位期间,命翰林国史院纂修顺宗、成宗实录及皇后、功臣列传,译孝经、佛经为蒙古语。但因耽于酒色,滥授官爵,殊恩泛赐,调军民大造宫殿、佛寺、私第,致使铨选钱粮之法尽坏,廪藏空竭,“国之粮储,岁费浸广,而所入不足”(《元史》卷23),预卖盐引,用及钞本,使世祖时代成法遭破坏。追谥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 ②(1857—1917)民国时期蒙古王公。蒙古名松彦可汗,字瀛洲,内蒙古喀喇沁右旗(今宁城县)人。蒙古族。自幼聪敏,习学蒙文、满文10余年。光绪(1875—1908)年间,任平泉办事处职员,后为负责人,交结颇广。后任喀喇沁右旗管旗梅林章京。光绪十七年(1891),向清政府密告金丹道起义,清军获起义小头目,令其押送至平泉,因看守失慎,被押者中途逃逸,遭控告,为避祸,逃至哈尔滨,匿居俄国领事处,习俄文4年。三十三年(1907),又赴外蒙古库伦,被驻库伦大臣延祉捕获,查无他故获宥。1911年,在沙俄策动下参与哲布尊丹巴“独立”,任内部司官,出使俄国,拜见沙皇。1912年奉命往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与清军作战。1915年返回哈尔滨,后到北京,受袁世凯接见,封贝子爵,后在京以蒙文翻译《蒙汉合璧五方元音》一书。不久病死。

猜你喜欢

  • 耶吉富襄

    参见“栽岩议事”(1843页)。

  • 土总旗

    官名。总旗系明代千户所的低级军官,在百户之下。明清在青海、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授投诚之当地头目任此职,令其谨守疆土,约束土民,服从征调,为武职小土官。准世袭。

  • 纳拔

    见“捺钵”(2037页)。

  • 编审丁册

    清代旗务上的例行公事。旗制规定,八旗人丁每隔3年编审1次。届期,八旗都统、盛京将军、各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饬所属各佐领简稽新旧壮丁。凡及龄(各时期不一,分别为15、18、16岁)、或身高5尺以上、

  • 塔吾克勒汗

    ?—1598哈萨克汗。又译泰外库勒汗。※贾尼别克汗曾孙,契晏依汗子。1582—1598年(一说1586—1598)在位。自明万历八年(1580)堂叔伯哈克那札尔汗被塔什干巴巴苏丹所杀后,即与父联合布哈

  • 瑚噜木什

    清卫拉特蒙古青海和顾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硕实汗第七子。驻牧青海和硕特右翼,为青海和硕特8台吉之一。顺治六年(1649),因助清军讨河西并招降西宁城,获赐“巴图尔额尔德尼岱青”号。为清外札

  • 大茂庆

    即“大诚庆”(84页)。

  • 乙毗射匮可汗

    唐代西突厥北庭可汗。阿史那氏。莫贺咄※屈利俟毗可汗子(《新唐书·突厥传》作※乙屈利失乙毗可汗子)。贞观十五年(641),乙毗咄陆可汗为部下屋利啜等所逼出走后,他被弩失毕五部立为可汗,唐朝遣通事舍人温无

  • 刀两竜

    1219—1273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五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原名匋两竜。傣族。※匋陇建仔之子。南宋宝祐五年(傣历619年,1257),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与宋朝建立联系,受赐刀

  • 西宁卫

    明代西北卫所名。元为西宁州,直隶甘肃行省。洪武初废。洪武六年(1373)正月置卫,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初以西宁人、故元甘肃行省右丞朵儿只失结为指挥佥事。宣德七年(1432)十一月,从都督刘昭奏,改为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