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清代流民

清代流民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战乱或生活饥馑而流落异乡的谋生者,历代有之、情由各异。清代,汉族等流民多出关到东北、内蒙古各地从事农商以求生。清廷对流民的政策各个时期亦有不同。原制,内地民人概不许私自出关,需凭印票前往。但私出者多,禁不胜禁,截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仅山东一省民人出关垦种者已逾10万。雍正(1723—1735)初,有的地区则设驻城同知,专理流民事宜。乾隆(1736—1795)初定,准许吉林等处的直省百姓入籍,照奉天府例每人征收“丁银”1钱5分。嘉庆五年(1800),仅吉林长春厅,查出流民2330户;十一年(1806),查出1500余户;十三年,查出3010户;十五年(1810),又查出6953户。共13793户。仁宗顒琰以为,每查办一次,则新增数千户,总因各该管官不实力奉行查禁之故。后清廷乃于蒙古地区设府、州、厅、县,专理民人事宜,以行“旗民分治”,逐渐形成旗县并存的制度。流民所垦地亩至广,对开发该地区作出历史贡献,并加强了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 平康县

    古县名。①三国蜀汉置。南朝宋省。北周复置。谯纵乱蜀(405—413)后,吐谷浑王阿才,趁西秦与北凉战争频仍,命敕来泥拓土至此。故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芦花镇东北60里。 ②西魏置,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境,北

  • 守岐公牍汇存

    书名。清末张兆栋撰。7卷。此书,记述作者任陕西凤翔知府时,凤翔府城被回民军围困及其作者飞书乞师乞饷,督府大员不予救援的情况。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兵勇倒戈参加回民义军共同战斗的种种实况。是一部价值颇高的

  • 秃里

    ①契丹语官名。又译作“吐里”。为※奚六部之官。一说全称“奚六部秃里太尉”。亦常称“奚秃里”、“奚六部秃里”、“奚秃里太尉”等。《辽史·萧拔剌传》:开泰(1012—1021)年间“累迁奚六部秃里太尉。”

  • 苏天福

    ?—1863捻军起义将领。一作苏添福,外号苏老天,河南永城县人。回族。幼家贫,务农商。与张乐行等人结捻。咸丰二年(1852),以事入狱,张乐行等率捻军万人围逼永城,得释。翌年,乘太平军入河南,占永城之

  • 八一吉敦暴动

    延边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1930年※五月斗争以后,延边人民受到革命锻炼,在中共延边特别支部领导下,150余名群众组成铁路破坏工作队,从7月30日至8月1日,先后烧毁和砍断吉敦铁路线上的一些木

  • 壮大

    亦作状达、专达等。满语音译,汉译“什长”,即十户或10人之长。清初满洲等族居民住户中和军事组织中基层单位的管辖人。(1)满族村屯居民中,每以10户立一长;遇出猎,亦以10人立一长。于游牧部落蒙古中,制

  • 包尔汉

    1894—1989中国当代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新疆阿克苏人。维吾尔族。出生于俄国,1912年回到祖国。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同时自学突厥学。1933年赴苏联。后回

  • 李光仕

    ?—597隋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市)俚人首领。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春二月,率俚人反隋,震撼桂州各地。闻朝廷遣员外骑侍郎何稠等发岭南、岭北官军前来镇压,在白石洞一带密林中凭险设栅埋伏,重创前来征剿

  • 辽河

    水名。《辽史》已见其名。古称大辽水,亦曰句骊河,清代有称其中游曰巨流河(一作枸柳河)。有二源,东源“出靺鞨西南山”,即今长白山西麓之萨哈亮山,今称东辽河(旧曰赫尔苏河、外辽河);西源又有南北二源,北源

  • 伊达木札布

    ?—174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辅国公※衮占长子。初授协理台吉。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同部辅国公博贝由布鲁勒路擒厄鲁特宰桑罗卜藏锡喇布。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