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瓦剌

瓦剌

明代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由蒙元时期斡亦剌后裔及吸收其他部落发展而成。初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一带。北邻乞儿吉思,西南连别失八里、哈密,东接鞑靼。主要经营畜牧业,兼营狩猎、手工业及少许农业。使用回鹘体蒙古文。原萨满教较盛行,后信奉格鲁派喇嘛教(藏传佛教),也颇受伊斯兰教影响。明初,由瓦剌王猛可帖木儿统率,号称四万户。后由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领其地,明廷分别封之为顺宁王、贤义王及安乐王,贡使表文往来不绝。马哈木子脱珪袭位后,内并太平、把秃孛罗部,外联鞑靼脱脱不花(岱总汗),击败阿鲁台及阿台汗。子也先承其势,统辖东西蒙古诸部,威及西域及东北。※“土木之役”大败明军,掠获明英宗,震撼中原。也先死后,瓦剌趋衰,主力渐移向漠西,主要活动地区,以坤桂河、札布汗河为中心,东到杭爱山,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越唐努山。仍通过各种途径与明廷保持联系,并在西域事务中产生颇大影响。后为东蒙古所逼,舍弃中心驻牧地,向天山北路发展,以此为中心,西北方面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及哈萨克草原移动,西南向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推进,东南向青海迁徙。由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等部组成新的卫拉特联盟。明末清初,我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在准噶尔贵族统治下,包括卫拉特诸部和其他一些蒙古及突厥语族部落在内的强大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瓦剌”一词逐渐为“额鲁特”、“厄鲁特”、“卫拉特”所代替。

猜你喜欢

  • 册盖

    见“哀册”(1717页)。

  • 散秩官

    清代一种随旗行走、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均有,其品秩高下、待遇厚薄参差不一。清代无实职而有爵俸,有职位却无实权者,原属“闲散世职”。其中有“不掌图记(印信)”的佐领(正四品武官)属年

  • 拉萨尼泊尔商人纠纷案

    尼泊尔商人原免税在西藏经商。1929年达赖令尼商纳税,并拘捕一抗税尼商。此人逃至尼泊尔驻拉萨办事处,被藏方执杀。英国乘机压尼泊尔国王动员数万军队,由王太子率领侵藏。达赖向国民政府求援,国民政府派蒙藏委

  • 响纳木林

    参见“南木林”(1588页)。

  • 可园

    清末成都京剧院。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约1885—1900年间)。由成都回人苏元泰(字玉阶)在北京聘请京剧艺人高云波、云兰波、陆树田入川,组建京剧班子“可园”,为成都最早的京剧院,破例接待男女观众,仅分别

  • 群则

    藏语音译,意为“能贯彻教义者”。藏传佛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中一种特殊贵族僧官。以捐纳取得特殊地位,可不通过考试手续担任寺内各种职务。分3种级别:温群则,属寺一级;扎仓群则,属扎仓一级;康村群则,属

  • 策伯克多尔济

    ?—1778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著名首领。敦罗布旺布之孙,※渥巴锡堂侄。初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渥巴锡袭汗位初,曾至俄国彼得堡活动,希望俄国政府支持其成为汗国首领,未遂。乾隆三十年三月十

  • 悲篥

    即“觱篥”(2547页)。

  • 民族主义

    ①以本民族利益为主要出发点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封建社会的统治民族以本民族利益为至高无上的利益,以民族主义思想为指针,对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资产阶级革命在反对封建

  • 彭师宝

    宋代上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永顺西北)刺史※彭仕羲子。景祐(1034—1038) 中,知忠顺州。庆历四年(1044),以罪绝其贡奉及岁赐。皇祐二年(1050),知上溪州。因妻被父夺,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