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马岭之战

白马岭之战

又作石岭关南之战或关南之战。辽(契丹)与北宋之间一次重要战役。白马岭位于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关城)南。辽景宗保宁十年(978),吴越降宋后,北宋统一中原南方,五代诸国只有北方臣服于契丹的北汉尚存。次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宋太宗发大兵亲征北汉,北汉向契丹请援,契丹遣重兵救助,以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赴之,又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以所部从往。宋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前往阻挡。三月,两军遇于白马岭,由于契丹诸将指挥意见不一,耶律敌烈执意强渡大涧,遭宋军袭击,军阵大乱,敌烈与突吕不部节度使都敏、黄皮室详稳唐筈在混战中身亡,士卒死伤惨重。此战契丹军大败,使北汉不得其援,抵不住宋军攻击,五月(一说六月)降宋。至是,北宋结束了70余年间五代十国纷乱割据的局面,统一中原。进而挥师围攻契丹重镇南京(今北京),开始了收复燕云的北伐之战。

猜你喜欢

  • 哈勒珲河卫

    见“阿儿温河卫”(1235页)。

  • 参合陂之战

    北魏与后燕的一次战役。北魏建国后,势力逐渐强大,欲摆脱后燕鲜卑慕容氏的控制,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五月,后燕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率兵8万,自五原

  • 亦思替非文字

    又称回回文字。乃元朝立国之初即颁行天下与蒙古文、汉文通行的三种文字之一。由镇海主管其事。元朝政府的重要机关,均设有回回掾史、回回译史、回回令史等,以掌管回回文书,造回回文册等事。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

  • 韩努日

    ?—1895清代循化街子工头人。青海循化(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清光绪二十年(1894)初,乘老教与新教因缠“达斯达尔”(头巾)方式不同而发生争执之机,暗中支持老教,与支持新教的韩老四

  • 东海郡侯

    见“完颜永济”(1151页)。

  • 点蜡幔

    蜡染古名。南方少数民族工艺技术之一。宋代已见记载:“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溪蛮丛笑》)。蜡染工艺制作方法,先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成液态,用蜡刀蘸蜡液绘于布上。经染色,变成蓝、灰、红

  • 祭家堂

    德昂族个体家庭的祖先崇拜形式。流行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一带。每年小祭两次,若修房建屋则大祭。祭时,备米、饭各7碗,每碗上置铜钱3文,草烟、茶叶各7堆,铁7小块,纸旗14面,鲜花14朵,盐1团,衣服1套,水

  • 永兴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国阿辇斡鲁朵”(“国阿辇”意为“收国”,“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

  • 张奉

    见“张承奉”(1181页)。

  • 答里忽

    ?—1309或1310察合台汗国第十一代汗。又译达里忽、塔里忽。孛儿只斤氏。不里孙。至大元年(1308)宽阇汗死后夺得汗位。因信仰伊斯兰教,遭笃哇诸子反对。至大二年(1309,一作三年),为笃哇子怯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