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盛京

盛京

①地名。清留都。今辽宁沈阳市。本为辽、金沈州之地,因城在沈水(今称浑河)北,元代已有沈阳之称。元沈阳路治、明沈阳中卫城,设此。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城,十年(1625),以其地“形胜”,便于西征明,北征蒙古,南用兵朝鲜,又有山水之利,便于取材治宫室,宜渔猎,遂将后金王城由辽阳东京城迁此。迁前,曾与王公大臣议,诸大臣谏迁,他解释说:“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月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於浑河、苏克苏浒河(今曰苏子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多兽,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欲迁,汝等何不从?”皇太极复对旧城进行改建,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完成,时仍称沈阳。拓大后的城周长9里322号,墙高3丈5尺,厚1丈8尺,女墙7尺5寸;门由4个增至8个,均上设门楼;又建角楼4;城壕加宽至14丈5尺;改十字街为井字街。皇太极为改后金为大清和称帝作准备,于八年,禁用沈阳名,改用是称。顺治元年(1644),清廷迁都北京,袭前代之制,以其为留都(陪都)。十四年,设奉天府于盛京城内,因曰奉天。康熙三年(1664),又置承德县为奉天府首县,故亦称承德。十九年,于城外增筑关墙(缭墙),周32华里余,高7尺5寸。关墙与城墙中间地曰关厢。城于康、乾两朝多次重修。1957年按沈阳市城市建设规划,旧城拆除。今沈阳市东天柱山下有努尔哈赤和其后妃墓,史称福陵,今曰东陵;北郊隆业山有皇太极及其后妃墓,史称昭陵,今曰北陵。 ②清政区名,※“盛京统部”的简称。

猜你喜欢

  • 布依语

    我国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212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及贵阳市郊。布依语分为黔南、黔中和黔西3个土语,或依次称为第一、第二和第

  • 夜郎郡

    古郡名。①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置。治所在※夜郎县(今贵州关岭境内),与牂牁、朱提、建宁3郡相邻,辖地在豚水(今北盘江上游)两岸,包括今贵州省六盘水、贞丰、兴义、普安及云南省富源等地。南朝梁大宝元

  • 萧余里也

    辽道宗朝大臣。字讹都碗。契丹族。国舅※萧阿剌子。兴宗重熙年间,以外戚入仕。道宗清宁初年,补祗候郎君,娶兴宗次女郑国公主斡里太,拜驸马都尉,累迁南面林牙。因父与北院枢密使萧革不和,受排挤,出任奉先军节度

  • 贞祐

    ①金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完颜珣年号。1213—1217,凡5年。 ②五代后梁时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年号。约921—923年,凡3年。

  • 凌升

    1886—1936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索伦旗人。达斡尔族。历任骁骑校、呼伦自治会副会长、海拉尔警察局副局长、全蒙联合总会副会长、辅国公额鲁特总管、民国政府行政院顾问、蒙古经略使顾问、全国善后会议专门委员、

  • 侗族自称。又称“更”或“金”。参见※“侗族”(1458页)。

  • 于巳尼大水

    古水名。即前苏联境内之贝加尔湖。汉代称“北海”。南北朝时,在其东南二十日行程处为乌洛侯部驻地。

  • 祖图

    畲族始祖盘瓠传说画卷名。畲族把始祖源起盘瓠传说故事内容绘制成连环图式的彩绘画幅,称为“长联”,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有简有繁,以描绘盘瓠杀敌故事为主。每个情节都成一幅,并附有汉文解说。各地流传内容大同小异

  • 莽喀察

    ?—1772清朝将领。索伦人。姓纳喀氏。隶黑龙江镶白旗。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马甲从征准噶尔,俘罗达什札卜,晋二等侍卫。霍集占(即小和卓)据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县)叛,从将军兆惠营于黑水河,被围3

  • 阿不固

    见“阿卜固”(1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