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社仑

社仑

?—410

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始祖※木骨闾第六世孙,※缊纥提子。原与父率部居柔然西部,据有今河套以北、西到甘肃额济纳河流域,服属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376)卒后,与父及诸兄弟趁机脱离拓跋部,投附刘卫辰(夏主赫连勃勃父)。北魏登国六年(391),柔然诸部遭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进攻,伯父匹候跋投降北魏,本人与兄弟诘归之、斛律、曷多汗一同被俘。不久,父亦兵败跋那山(在今包头西),投降北魏,父子及部众同被迁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部众被分配与北魏诸部。九年(394),与弟曷多汗弃父反魏西走,遭魏将长孙肥追击,至跋那山,曷多汗被斩,部众多被歼,仅率数百人遁入漠北,投奔伯父匹候跋,奉命居南部,距匹候跋帐500余里,并受其四子监视。不久,执匹候跋四子而反,以计袭杀匹候跋。因惧北魏征讨,率部远徙瀚海之北。与后秦姚兴和亲结好,势力渐盛。天兴五年(402),因拓跋珪派材官将军和突击后秦的属国素古延、黜弗诸部,曾遣骑驰援二部,结果被和突袭击败于河曲(在今山西芮城县西风陵渡一带),退回漠北。复入高车驻地,大败斛律部首领倍侯利,兼并高车诸部。游牧于弱洛水(今土拉河)畔,创立部落军事编制,以千人为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置帅一人。规定军功奖惩办法,临敌先登者,赐以战利品;退懦者,或以石击杀之,或处以捶挞之刑。以刻木记事,以羊屎计兵数。在頞根河(今鄂尔浑河)大败匈奴部帅拔也稽,并匈奴余部,建庭于敦煌、张掖之北,周围小国纷纷投附,声势大振,东至朝鲜、西达焉耆、南临大碛、北穷瀚海,皆其势力范围。天兴五年,称“丘豆伐可汗”(一作“豆代可汗”,意为驾驭开张之王),是我国北方一些民族以“可汗”作为最高统治者称号的开始。时常南下攻入北魏境内。天赐元年(404),柔然内讧,其从弟悦代、大那等欲谋杀之而立大那。事觉,大那等南投北魏。永兴二年(410),遭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袭击,兵败退走,卒于途。

猜你喜欢

  • 石万寨

    宋代壮族地区重镇。领左江道羁縻州县峒10所,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为壮族聚居区。

  • 契苾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契弊、契苾羽。游牧于鹰娑州(今新疆焉耆西北裕勒都斯河流域),北邻多览葛。隋大业元年(605),共推首领※契苾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反抗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建牙贪汗山(今新疆天山东部)

  • 兽骨架

    部分台湾高山族人贮藏野兽头骨(主要是腭骨)的竹木架子。如部分泰雅人、布农人和阿里山曹人在居屋外建一小屋,内置竹、木构成的架子,将狩猎来的野兽头骨陈列架上,狩猎工具也贮藏于此,并视为猎神的处所,禁止妇女

  • 拓跋余

    ?—452北魏皇帝。452年在位。又名可博真。鲜卑拓跋氏。世祖太武帝※拓踌焘少子,其母闾左昭仪为柔然敕连可汗吴提之妹。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2),封吴王。正平元年(451),改封南安王。二年三月(一

  • 挹娄貂

    古代好貂皮名。因产于挹娄族地区而得名。为该族向中央王朝纳贡和与中原人民交换的物品之一。由于皮轻毛暖,深为中原人民喜爱。其后裔勿吉、靺鞨、女真等也皆从事捕貂。

  • 烧当羌

    ※西羌的一支。战国初期羌酋※无弋爰剑的嫡系部落。爰公剑后五世传至研,号研种。传十三世至烧当,复豪健,子孙更以烧当为号,时约当西汉文帝(前180—前157年在位)前后。原居湟水中游允谷川(今青海湟中西大

  • 西夏实录

    见“李氏实录”(1045页)。

  • 陶新春

    1825—1867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又名陶正春、陶虎。贵州威宁骨董山(今属赫章县境)人。苗族。世代为彝族土目以机的农奴。父早逝,随母改嫁到巴拉寨熊家。有同母兄弟3人,先后被派到威宁和赫章服役

  • 镇远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唐代置梓姜县,隶奖州。宋为邛水县地,属思州。绍兴元年(1131),以黄平城名镇远州,始得名,非今县地。元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治所在今镇远镇。至元十八年(1281),改为镇远军

  • 旧时仫佬族宗族组织名称。存在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存在于各大姓之中。聚族而居,不相混杂,拥有一定公产(蒸尝田或公共耕地),由各户轮流耕种,上缴部分用作清明“祭祖”及“会款”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