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祅教

祅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火祅教、拜火教、琐罗阿斯德教、玛兹达教。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人琐罗阿斯德创立。后流行于波斯各地,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定为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该教暂衰落。信徒多移居印度西海岸。奉《阿维斯陀》为圣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生是善神,污浊、黑暗、破坏、死是恶神、主宰善端的神祇是阿胡拉·玛资达,恶神的最高主宰是安格拉·曼纽(希腊人称为“阿赫里曼”)。善与恶彼此间经常进行斗争。善神创造肥土沃壤,家禽家畜、土、水、火;恶神创造贫瘠荒漠,凶禽猛兽、毒蛇、害虫、疾病、死亡。世人应该弃“恶”就“善”,否则死后便要受阿胡拉·玛资达的审判,或送上天堂,或投入地狱。其警世箴言是:“善思、善言、善行”。提倡拜天、拜火,其传入中国最早始于北魏。北魏、北齐、北周皇帝相继带头奉祀。西域焉耆、高昌、疏勒,于阗也先后皈教,隋唐时,长安、洛阳等地进一步流传,东、西两京都建有祅祠,并置萨宝以管理教徒,每岁定时祭奉。会昌五年(845),因武宗采纳道士赵归真建议,罢黜佛教。该教与景教、摩尼教也同时被敕命禁止。但镇江、汴梁等地至北宋末还有袄祠,高昌、于阗也流传至10世纪。

猜你喜欢

  • 鸡鹿塞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隶朔方郡,为汉边地要冲。汉使、汉军常出其地入匈奴。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韩邪单于朝汉后,汉遣将士护送单于出其地,留卫单于。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车

  • 罗卜藏多尔济

    ?—1783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清多罗郡王额驸※阿宝次子。清乾隆四年(1739),袭父爵。十五年(1750),尚郡主,授多罗额驸。二十一年(1756),和托辉特部台吉青衮札卜叛应阿睦

  • 坛城木板画

    西夏佛教密宗曼荼罗木版画。木质,两幅。一幅高104.5、宽127.5厘米。圆坛外书写西夏文陀罗尼,右下角绘一男供养人,前有墨书西夏文题款2行8字,译文为“发愿者耶��松柏山

  • 金莲

    见“旱金莲”(1079页)。

  • 桑朗温恺

    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兵进藏时,调土兵600于拉里、巴塘地方护送粮饷,又随征郭罗克,俱有功,加宣慰使衔。卒,子桑朗容忠嗣 。

  • 高昌馆课

    见“高昌馆来文”(1919页)。

  • 汉礼

    西夏采用中原汉族礼仪的专称。太宗德明时始实行,景宗改行蕃礼。毅宗谅祚于奲都五年(1061)向宋仁宗上表,要求改行此礼。惠宗时太后梁氏专权,于乾道二年(1069)上表宋神宗,请复蕃仪。惠宗亲政后,亲向汉

  • 筸子坪长官司

    明永乐三年(1405)置,治所在今湖南凤凰县北。时,辰州卫指挥佥事龚能等招谕筸子坪等处三十五寨※生苗向化,龙廖彪等苗民首领遣子入朝,请设官抚治,遂设长官司,以廖彪为筸子坪长官。给印章,赐冠带、袭衣、钞

  • 蒙舍川

    古地名。又作蒙舍州。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川长约30里。唐初,乌蛮部落渠帅※蒙舍庞偕子※庞迦独及孙※独逻(细奴逻)由哀牢山徙此,发展壮大,居龙宇图山和蒙舍城。贞观二十三年(649),独逻建大

  • 贺兰监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建年不详。驻地在贺兰山,一说克夷门,负责护卫首都兴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