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笮夷

笮夷

汉代羌人部落之一。以善建“笮桥”而得名。傈僳族先民。《华阳国志·蜀志》定笮县(即今四川盐源、盐边一带)条款:“笮,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巂曰巂,蜀曰邛,皆夷种也。”居今四川雅安、西昌及凉山地区。藏族称傈僳族为“笮巴”,傈僳族中也有盐源、盐边为其祖居地的传说,说明汉晋时的“笮夷”与傈僳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唐樊绰《蛮书》载:“栗粟两姓蛮、雷蛮、梦蛮皆在茫部(茫应为邛。即邛部,今四川一带)台登城(即今四川冕宁县),东西散居,皆乌蛮、白蛮种族”。“栗粟”的“粟”音近“笮”,其地望与“笮夷”的分布也大致相符。“栗粟”这一族称的单独出现,表明当时傈僳族已从“笮夷”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单一民族。参见“傈僳族”(2248页)。

猜你喜欢

  • 安克帖木儿

    ?—1404或1405明哈密王。蒙古贵族。元封肃王※纳忽里弟。明洪武后期(一说二十五年,1392),兄卒,继为肃王。成祖即位,遣使赴哈密抚谕,许其以马市易。永乐元年(1403),遣使马哈木沙、浑都思等

  • 五色四夷国

    蒙文史籍中指蒙古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或国家。亦译作五色国或五色四裔。一说出自佛教的“五方色”,指东方黄,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青。※《大黄史》等书称,五色者,青蒙古,白高丽,黄回回,红汉人,黑西藏

  • 清通志

    即“清朝通志”(2112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前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札尔噶山接呼伦贝尔界,西至塔雅温都尔接本部中左前旗界,南至喀喇鄂博接本部左翼后末旗界,北至鄂克托木山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5。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

  • 俟吕

    见“俟吕邻部”(1690页)。

  • 没藏氏

    ①西夏党项族姓。西夏汉文《杂字》蕃姓中的第二姓。 ②(?—1056)夏景宗元昊妃。原为大将野利遇乞妻,遇乞遭元昊诬杀后,与元昊私通,野利皇后发觉,使出居戒坛寺为尼,号没藏大师。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

  • 别勒格

    蒙古语音译,意为定礼、聘礼、彩礼。古代蒙古人订婚时,男家以一份彩礼献给新娘的父亲,作为订婚表记。如也速该·把阿秃儿为其长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订立婚约时,曾将1匹从马作为彩礼送与女方家长孛思忽儿弘吉刺

  • 巴子国

    见“巴”(403页)。

  • 达赖喇嘛三世

    见“锁南嘉措”(2233页)。

  • 常安

    ①古地名。四川灌县。原名都安,晋时属汶山郡,曾改为常安。晋元康八年(298),汶山兴乐县羌、胡起兵,与益州西夷校尉麹炳、牙门将孙眺战于常安。 ②陕西长安。晋太元十一年(386),羌人姚苌建立后秦,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