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常培

罗常培

1899—1958

中国语言学家。字莘田,号恬庵。祖籍吉林宁古塔。满族。萨克达氏。隶正黄旗军籍,萨氏后裔分出罗、老、苍三姓,其出自三姓中之罗姓。后随满族入关,其父于宣统末年曾任宣武门城门吏(又称门领)。其兄亦于步军统领衙门任职。其早年家道中落,勤奋苦学。后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科,受钱玄同音韵学的启蒙。毕业后,转入哲学系,结识胡适、梁漱溟。1912年随杜威、黄炎培、梁潄溟赴济南讲学。精通速记,为讲各种方言的学者讲演速记,受到听写各种方言的训练,为其后来从事语言学研究打下了基础。1924年赴西北大学任教。后历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教音韵学。又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从事语言学研究。此间结识赵元任、陈寅恪、李方桂、傅斯年,共同探讨语言学问题。7年间著书4部、撰论文14篇,并调查了徽州6县46单位方言。编出《汉魏六朝韵谱》等。为后来深入研究准备了条件。抗战时赴西南联大教学。并与闻一多等从事学生爱国民主运动。1944年夏赴美讲学,先后执教于朴莱纳及伯克利加州大学。1948年7月返国,就教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文字改革委员会及国家民委委员。自40年代起,专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并组织人员深入调查。著作颇丰,有《唐五代西北方音》、《厦门音系》等,其百余篇论文收入《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

猜你喜欢

  • 北得里

    “得里”,契丹语。原为辽太祖※弘义宫所辖一级机构名称,后亦作宫卫下一具体单位※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和※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的名称。北得里为辽兴宗※延庆宫下之一抹里。是宫下另一抹

  • 番目

    清代文献对西藏地方僧俗文武官员的统称。 《卫藏通志》有“番目”篇。乾隆五十七年(1792)规定藏内管兵武职官员设代本、如本、甲本、定本及边界营官,按级逐层管束丁兵。噶厦政府文职官员为噶伦、商上仔琫、商

  • 冶大雄

    ?—1756清朝将领。四川成都人。回族。康熙五十八年(1719),由行伍从征西藏,以功迁陕西庄浪营参将,署川陕督标中军副将。雍正八年(1730),奉命从征准噶尔,以功授直隶山永协副将,署湖北彝陵镇总兵

  • 桓州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所辖4州之一,领桓都、神乡、淇水3县,州治故址皆认为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一说在西通沟,或说即集安镇高句骊国国内城旧址)。史称渤海著名物产之一的“九都之李”(“九”为“丸”字之误

  • 番苗画册

    书名。清代意大利画家郎世宁(C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绘。康熙四十七年(1708)冬月成册。绘有苗、仡佬、侗、布依、壮、水等族,计16图。据新加坡大学饶宗颐考证,并

  • 侗戏

    侗族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兴起于贵州黎平,流传于贵州榕江、从江,广西三江、融水、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相传为黎平腊洞侗族人※吴文彩所创。由侗族叙事大歌发展而来,同时借

  • 二牛三夫耕作法

    农业耕作方法。俗称“二牛抬扛”。始于西汉,南诏时期已传入云南。唐人樊绰曾记述了这一生产方式,“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南诏画卷》中有形

  • 国阿辇斡鲁朵

    见“永兴宫”(636页)。

  • 觉莫

    拉祜语音译。旧时云南省东河区拉祜族原部落头人的称谓。最初由各村社头人公选,主要处理村社与村社之间的公共事务和排解纠纷。除年节各村社送其些礼物表示尊敬外,主要自耕自食。后随着傣族封建土司统治势力深入这一

  • 马如蛟

    ?—1635明代大臣、诗人。字腾仲,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浙江山阴知县,有清操。崇祯元年(1628)授御史,劾罢魏忠贤党徐绍吉等。后出按四川,曾上书革积弊十事。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