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羊苴咩城

羊苴咩城

古城名。又作阳苴咩城、苴咩城、紫城、阳睑,《马可波罗游记》称之为哈剌章城。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本系“洱河蛮”所筑,后被南诏夺占,属阳睑,南诏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相继扩建,自天宝二年(473)始,至广德二年(764)竣工,历时20余年。大历十四年(779),异牟寻自太和城(今大理旧县城南15里太和村之西)迁治于此。据《蛮书》载:“阳苴咩城,南诏大衙,门上重楼,左右又有阶道,高二丈余,甃以青石为磴。楼前方二、三里,南北城门相对,大和往来通衢也。”第二重门内有清平官、大军将、六曹长住宅。第三重门内有大厅,“阶高丈余,重屋制如蛛网,架空无柱”。大厅后又有小厅,小厅后为南诏王宅。后为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大理国首府。元代为大理路军民总管府治所。明洪武十五年(1382),另筑大理府城,该城渐废。

猜你喜欢

  • 赶祖先圩

    旧时毛南族民间祭祖活动之一。毛南语称“沙赫公叭”。地点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波川两村交界处的下林(毛南语称“卡林”)墓场。人们认为死人灵魂也喜欢赶圩,其圩叫“祖先圩”。如果不赶此圩,祖先要责怪和

  • 夏塔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西南68公里处夏塔村南,海拔1930米。墓葬约50座,皆为土墩墓。大墓10座,封堆高5—7米,封顶直径约15米,底径约40米,顶部已塌陷,分两排南北排列。余为小型墓,封堆高3

  • 墩官

    契丹时对具有一定资格官吏的称呼。皇帝御宴,能上殿坐于墩上之官员,分高墩、矮墩、方墩不等。《辽史·国语解》:“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扎割只,皆墩官也。”

  • 达玛与木育

    景颇语。汉语俗称“姑爷种”与“丈人种”。解放前云南景颇族盛行的一种单向姑舅表婚制。习惯规定,姑家的男孩必须娶舅家的女孩为妻,即姑爷家的表兄弟,是舅家表姊妹的当然丈夫,故姑家被称为“姑爷种”,舅家被称为

  • 盛德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76—1180,凡5年。

  • 胡夫耶

    见“虎夫耶”(1384页)。

  • 乌古新

    见“兀慎”(107页)。

  • 迦坚茶寒殿

    蒙古国大汗春季行宫。又译伽坚茶寒殿,揭揭察哈殿,意为“明亮白色殿”。位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北70里。太宗九年(1237)营建于揭揭察哈译(今察罕泊)南,以湖命名,又名扫邻城。春季,诸汗驻跸于此,

  • 内蒙古周报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机关刊物。1945年9月开始筹办,1946年3月15日创刊,铅印,16开。社长勇夫。社址设张家口明德北街99号。该刊物以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内蒙古各

  • 羊头冈

    即“龙头冈”(4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