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毕克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意译为“米卜”。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巫师取净水一碗,精选颗粒饱满整齐的若干粒大米,边念咒,边投入水中,一般以米粒全部下沉,且排列整齐为吉利。如米粒出现断裂,象征着大难临头,需要另作鸡肝卜释疑。有关的具体卜卦,还有详细的卦象。以狩猎为例,投入水中的米粒聚拢在一起,表示丰收,如米粒不是直线下沉,有漂动感,表示获猎物不多,猎人不耐烦;如米粒出现气泡,表示猎人肚饿、劳累,没有收获;如投入的米粒在水面上有飘动感,入水后飘向巫师一边,表示猎人很快就能回到家。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意译为“米卜”。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巫师取净水一碗,精选颗粒饱满整齐的若干粒大米,边念咒,边投入水中,一般以米粒全部下沉,且排列整齐为吉利。如米粒出现断裂,象征着大难临头,需要另作鸡肝卜释疑。有关的具体卜卦,还有详细的卦象。以狩猎为例,投入水中的米粒聚拢在一起,表示丰收,如米粒不是直线下沉,有漂动感,表示获猎物不多,猎人不耐烦;如米粒出现气泡,表示猎人肚饿、劳累,没有收获;如投入的米粒在水面上有飘动感,入水后飘向巫师一边,表示猎人很快就能回到家。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清代藏传佛教僧人。又称达擦济咙呼图克图。藏族。生于喀木类乌齐之拉喀色尔地方。被确认为西藏济咙寺呼图克图七世。驻济龙寺(又称功德林寺,汉名卫藏永安寺),属哲蚌寺果芒扎仓,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
?—1790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六子。号西园主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袭封贝勒。三十七年(1772),晋质郡王。五十四年(1789),晋质亲王。卒,谥庄。善词、工画,兼通天算
见“罗武”(1415页)。
即“窟说部”(2410页)。
汉代江夏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灭巴子国后,徙其民于江夏,汉分南郡为江夏郡,故名。分布在今湖北东部和河南淮河以南地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徙潳山蛮7千余口置江夏界中。永元十三年(10
亦作拜颜、巴彦、巴延。满语音译,意为“富裕”、“富翁”。与蒙语“伯颜”同义。可视为一种美称或称号,系于人名之后,表示敬重。享有此称者多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清太祖努尔哈赤勋臣额亦都的祖父,被尊为阿凌阿拜颜
见“汉书”(615页)。
土族史称与他称。参见“土族”(63页)。
唐代回鹘用以换取唐朝茶、绢等物而烙有印记的马。据《旧唐书·回纥传》载,自乾元(758—760)以后,回鹘常每岁至内地售马一次,以换缯帛,其马俱有印记。所售马额,动辄数万匹。每马1匹,一般可换丝织品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