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克拉
清代四川沃克什土司。藏族。其祖于顺治十五年(1658)归附,受封为沃日灌顶净慈妙国师。乾隆二十年(1755),本人被封为沃日安抚使。二十九年(1764)以土兵随军征大小金川,赏戴花翎六品顶戴,易沃日为沃克什(鄂克什)隶维州。三十五年(1770),以咒术陷害小金川土司泽旺及其子僧格桑,被小金川发兵攻掠,因年老久病,呈准辞休,准戴原赏花翎,由其子斯丹增甲木楚承袭沃克什安抚司土司职。
清代四川沃克什土司。藏族。其祖于顺治十五年(1658)归附,受封为沃日灌顶净慈妙国师。乾隆二十年(1755),本人被封为沃日安抚使。二十九年(1764)以土兵随军征大小金川,赏戴花翎六品顶戴,易沃日为沃克什(鄂克什)隶维州。三十五年(1770),以咒术陷害小金川土司泽旺及其子僧格桑,被小金川发兵攻掠,因年老久病,呈准辞休,准戴原赏花翎,由其子斯丹增甲木楚承袭沃克什安抚司土司职。
土族语音译,意为“娱乐”、“游戏”。亦称七月会、庄稼人会、庆丰收会。土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青海民和官亭、中川、甘沟一带。每年夏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举行。其历史悠久,早在土族先民从事畜牧业生产及从游牧
羌族古史传说中的部落名,又称戈人。今四川阿坝、甘孜地区藏族称其为藏族一支。岷江上游早期居民,时已进入农业社会,知用牛曳犁耕田。善于治水。人死实行石棺葬,故今羌族中称石棺葬为“戈基朵补”意即“戈人的墓穴
明代藏区卫所名。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十七年(1384),明廷遣使赐长河西千户若判等97人绵布各二疋。其地通过传统茶马互市加强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初,每年
1899—1959中共党员。又名赵壁诚。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乌尔素村人。家贫,15岁在巧尔气召当小喇嘛,诵经读书。后入土默特旗初级蒙文小学。1920年入土默特高等小学。1923年入北京蒙藏学校,参加中国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又名伊西洱库尔淖尔。《西北边界图译汉考证》作伊西洱库尔。又作雅什里库里。“库尔”、“库里”与“淖尔”皆“湖”之意。即今帕米尔高原上的雅什库里(原中苏待议地区)。
唐代南诏政区名。为南诏二都督府之一,系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领有通海城以南至贾涌步及步头地区,约当于今玉溪地区东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区。
清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以所收租银购买粮米而充军需的土地。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土默特旗内拨出归化、萨拉齐、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五厅土地1590余顷出租,每年征收租银3500两,将所征租银交绥远
行政区划名。明置。旧为程番长官司。明洪武(1368—1398)初,置贵州宣慰司,隶四川。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成化十二年(1476),置程番府。隆庆三年(1569)改为贵阳府,治所在今贵州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的称谓。见“木佬”(253页)、“仫佬族”(573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匹兰领部而得名。居于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东晋太元十年(385),部众五千降于西秦乞伏国仁。次年,擒前秦苻丕益州刺史王广于秦州,执送后秦。参见“陇西鲜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