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折天生
北魏末羌人起义首领。※莫折念生之兄(一作弟)。北魏正光五年(524),随父莫折太提起义。同年父死,兄念生自称天子,被封为高阳王,领兵进攻陇东,克岐州(治今陕西风翔东南义坞堡)。次年,军于黑水(陕西周至),与魏征西将军崔延伯5万兵激战,义军伤亡10余万,遂西退,塞陇道(陕西陇县)。孝昌三年(527),与魏复战于关中西部,乘胜攻雍州,为萧宝夤部将羊侃暗箭射死,部众溃散。
北魏末羌人起义首领。※莫折念生之兄(一作弟)。北魏正光五年(524),随父莫折太提起义。同年父死,兄念生自称天子,被封为高阳王,领兵进攻陇东,克岐州(治今陕西风翔东南义坞堡)。次年,军于黑水(陕西周至),与魏征西将军崔延伯5万兵激战,义军伤亡10余万,遂西退,塞陇道(陕西陇县)。孝昌三年(527),与魏复战于关中西部,乘胜攻雍州,为萧宝夤部将羊侃暗箭射死,部众溃散。
白族戏剧。是在※大本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唱腔有20多种,唱词基本上仍采用“七七七五”(前3句7字,后1句5字为一段)的民歌形式。唱腔曲牌按生、旦、净、丑划分。演唱时主要以白族民间乐器唢呐伴奏,配有锣鼓。
元曲家、文史学家、书法家。字天暐(或伟),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徙太原,后寓居北平(治今河北完县东北)。元至正十二年(1352),由翰林兼国史院侍制,迁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习经、史,学博识敏,善模仿先秦西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卓啰和南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所建,为西夏初期十二监军司之一。驻地在黄河北喀罗川(今甘肃境内庄浪河)东卓啰城(今红城子)。备青海吐蕃与宋熙、河二州。
339?—349十六国时期后赵第四世皇帝。349年在位。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母为前赵主刘曜女安定公主。初封齐公。以母出尊贵,获宠于石虎,甚得偏爱。建武十四年(348)
南诏设官仿唐制而自有其名,如王下最高军政大员有清平官,包括坦绰、布燮、久赞,犹唐之宰相。酋望、正酋望、员外酋望、大军将、员外,犹唐之试官。三托、六曹、九爽之主官,犹部或省的长官。内算官,犹唐之中书令,
①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廉年号。1045—1052,凡8年。②地名。明洪武四年(1371),于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西山(去河州西350里)建保安堡,万历四十七年(1619),复在保安地区筑保安城,隶属
即“亦乞列思”(872页)。
古国名。一作䍧牱、牂牁。地域包括今贵州大部。最早见于《管子·小匡篇》。春秋时,处于周职方外,曾遣使向齐桓公贡献方物。与吴越、巴、荆等“南蛮”国并称。春秋末,为夜郎国小邑之一。“牂柯”之名
行政区划名。清置。明为五寨、子坪二长官司,隶保靖宣慰使司。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流官,置通判,辰沅靖道佥事徙驻于此。雍正四年(1726),改为营。乾隆五十二年(1787),改为
东汉刻石。在新疆拜城县东北喀拉达格山麓岩壁。诵文分为两段,由北向南,北段为作者题款,3行共11字,所占面积约高、宽各13厘米。南段系正文,仅存8行,可辨认者约百余字,所占面积约高43厘米,宽3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