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自治邦

蒙古自治邦

日伪政权。1941年8月4日由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改组而成。设在张家口。对外仍称“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任主席,于品卿、李守信任副主席,最高顾问为日人金井章二。实行蒙、汉、回分治政策。初仍沿袭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旧制,下设参议院、政务院、蒙古军总司令官、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诸机构。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加紧对伪蒙政权的控制,于1942年8月31日,在张家口召开的第五次蒙古大会上,对原有行政机构进行改组和调整,将原政务院所属总务、民政、治安、司法、财政、产业、交通7部撤消,改设总务厅、内政、经济3部,兴蒙、总力、回教、司法4委员会,弘报、交通、审计3局。1943年,又将经济部扩充为经济、财政、产业3部。下辖宣化、大同2省、张家口特别市及察哈尔、巴彦塔拉、乌兰察布、锡林郭勒、伊克昭5盟。1945年日本投降后垮台。

猜你喜欢

  • 英义可汗

    见“仁美”(315页)。

  • 撒拉八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又称撒拉内八工,与※撒拉“外五工”相对而言,指清乾隆以来位于黄河之南的循化(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地区。“工”,突厥语音译,指村镇、城堡等基层行政单位。乾隆四十六年(178

  • 冬头

    参见“冬”(583页)。

  • 万安州

    州名。唐龙朔二年(662)置,治所万安,辖万安、富云、博远3县,翌年又析振州之陵水来属。原为黎族及其先人居地,后有不少汉人移入杂居。天宝元年(742)改万安郡,至德初称万全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州

  • 陈留

    见“萧孝友”(1994页)。

  • 慕容奕洛干

    即“慕容涉归”(2441页)。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洛锥嘉措”(1245页)。

  • 哈密旗

    清代札萨克旗之一。清廷以哈密维吾尔族人所设的旗分。康熙三十五年(1696),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向清廷上表请求内附,以期摆脱准噶尔统治者的压制。在此前后,曾屡次对清抒诚效力,打击噶尔丹扩张势力。三

  • 巴禄

    ?—1770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定北将军班弟之子。初授三等待卫,后授头等待卫。乾隆十九年(1754),授察哈尔总管,赴西路军营。二十年十月,袭一等诚勇公,授镶红旗蒙古都统。二十一年,

  • 辛亥湘西苗民起义

    清末苗民反清斗争。1911年,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湘西苗民在同盟会员田应全(苗族)、开明绅商张伯春、沈宗嗣等组织下,以“兴汉倒满”为号召,发动苗族群众响应湖北武昌起义。同年十月中旬,决定攻凤凰厅(治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