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翻译乡试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由蒙古考官1人,同考官2人主持考试。乾隆以前从满文《日讲四书》及满文奏疏中各出试题一首,要求用蒙文译出,乾隆以后改从满文《性理》、《小学》内出题翻译。乾隆十三年(1748)以前取5—6名,或8—9名不等,以后定额6名。考中者称翻译举人,被派往理藩院任职。道光二十年(1840)废止。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由蒙古考官1人,同考官2人主持考试。乾隆以前从满文《日讲四书》及满文奏疏中各出试题一首,要求用蒙文译出,乾隆以后改从满文《性理》、《小学》内出题翻译。乾隆十三年(1748)以前取5—6名,或8—9名不等,以后定额6名。考中者称翻译举人,被派往理藩院任职。道光二十年(1840)废止。
碑铭。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立于北京国子监。弘历撰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全文约2700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1800余字。后半部韵文近900字。记述准噶尔部来源、发展及噶尔丹、
西域古地名。见《明史·西域传》,一名黑鲁。《元朝秘史》作亦鲁。《圣武亲征录》作也里,又作野里。即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公元前4世纪,希腊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曾在此建亚历山大城。《汉书·西域传》译作乌弋
书名。清刘靖(字畅亭,号原圃,河南新乡人)撰。1卷。乾隆二十四年(1759)作者任云南顺宁(今凤庆县)知府,因作此书。是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仅10条,然多扼要。所记顺宁土司猛氏,大侯奉氏之事迹
唐代建立于突厥地区的羁縻机构。贞观二十一年(647),以阿史那贺鲁内属,置府,析其众于庭州莫贺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东北)。高宗永徽四年(653),以贺鲁叛,罢府,析其地为金满、沙陀2州。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仆浑领部而得名。东晋义熙六年(410),仆浑与羌句岂、输报、邓若等率户2万降于西秦乞伏乾归。次年二月,其部众3千余户被徙于度坚城(今甘肃靖远县西),乾归派子敕勃
西夏建国初与北宋的一次重要战役。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夏景宗李元昊采纳中书令张元的建议,于天都山点集左右厢兵10万分东西两路合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知渭州王沿派泾源路副总管葛怀敏率兵拒战,怀
见“猛安谋克”(2077页)。
见“信牌”(1687页)。
辽早期官名。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所记“麻都不,县官之佐也,后升为令”,有误。《辽史·太宗纪》载: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以麻都不为县令。从而得知麻都不不是升为县令,而是改称县
?—1456明代瓦剌贵族。又称阿拉克丞相、阿拉克忒睦尔丞相、阿刺平章。出身于巴图特部巴噶尔观鄂拓克。为也先汗重臣,执掌瓦剌右翼诸鄂拓克。正统十四年(1449),与也先率军攻袭明宣府、赤城等,配合也先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