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藏封土族土官制

藏封土族土官制

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宗教上层封授土族地区13个部落首领为土官(藏语称※“昂锁”,意为“内政官”)以进行统治的一种制度。元明时期,青海互助地区属西藏宗教势力范围,土族均已信奉喇嘛教。明万历三十年(1602),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再次请求建寺和派人监修。四世达赖遂派学识渊博的活佛嘉赛端约曲吉嘉措前往主持修寺(即今佑宁寺),并封觐见的13个头人(其中藏族2人、土族11人)为※昂锁、※扬司、※官尔、※尼日哇、※尕尔哇、※博勒混等6类职权不同的僧俗职衔,其有别于土司、乡官与僧官,是为土族地区土官制之始。6类土官在政治上均受土司辖管,但彼此间地位平等,无高下之分,互不统属。此类土官为宗教上层所封,故与寺院联系密切,在封建王朝和土司势力统治薄弱的地方,各自统治一方。依仗西藏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和各自占有的土地压迫剥削土族人民,“视边民为肉鱼、擅将百姓杖责。”1930年互助县设立后,土官管辖的百姓、土地由政府直辖,土官地位与百姓相同,但在宗教上直至1949年仍保有一定地位。

猜你喜欢

  • 武水

    见“武溪”(1285页)。

  • 隆祥总管府

    见“隆祥使司”(2137页)。

  • 破六韩常

    东魏大臣。字保年。附化人。族属匈奴,破六韩氏(潘六奚氏)。匈奴右谷蠡王潘六奚后裔,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将领破六韩孔雀之子。有胆略,善骑射。孝明帝孝昌元年(525),起义失败,父被杀后,归附北魏大臣尔朱荣

  • 忸密

    见“捕喝”(1854页)。

  • 水逻城

    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北朝北周武成至天和年间(559—572),荆州蛮向五子王和信州蛮※冉令贤等起兵,在此固守,击退官军进攻。后城陷,起义失败,冉令贤与子弟俱被杀,骸骨积于其城侧。

  • 承明

    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年号。476年,凡1年。

  • 太皇山

    见“从太山”(321页)。

  • 基下

    渤海语音译,“王”之意。渤海人在不同场合对其国王使用不同称呼:对面呼“圣王”,民间通俗称“可毒夫”,此为表笺用语。

  • 酥油

    藏语称“玛儿”,为藏、蒙等族人民用牛羊乳制成的食品。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区。一般用土制方法:即将奶汁稍加温,倒入大木桶(藏语称“雪登”)内,用一装有园盘的木棒上下提拉数百次,使油水分

  • 血族复仇

    亦称血亲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受到本团体之外的人严重侮辱或杀伤,其所在团体成员誓死为其报仇的习俗。原始社会期间,人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只有依靠氏族、部落保护,并仰仗集体力量才能谋取所需的生活资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