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宁东关清真寺

西宁东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在青海省西宁市东门外。俗称东大寺。与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兰州桥门街清真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中国西北四大古寺。据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沐英等创修。经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改建和增修。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为青海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寺院。是西宁10余万穆斯林之宗教活动中心。进寺前三门,是数十级花岗石。阶台上是一大四小圆拱式五个寺门,门南北两侧为“邦克楼”(即唤醒楼)对峙,高达17.5米,巍峨壮观,具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后院为大殿,雄伟宽阔,面积为1,136平方米,可容3千教众礼拜。为国内所少见。其外形以“凤凰单展翅”,采用“两脊一卷”的殿顶结构,乃中国宫殿形式。大殿脊顶中竖3尊镀金宝鼎,乃拉卜楞寺僧众所赠,为回、藏人民友好之象征。前面斜林圆卷、方材混合,彩檐画栋,为伊斯兰教寺院之独特风格。两侧大楼为“五转七”式(看似五间外转七间)、内外精雕细刻。寺内重点建筑及注目之处,皆有砖刻之佳作,其中大殿两侧的雕栏砖砌八扇屏,上刻古典图案和各种花草,乃回族砖雕艺术之精品。原藏有碑石十几座,乃珍贵之文物资料,多遭毁,今存3座。青海省伊斯兰教协会即设于此。

猜你喜欢

  • 伊罗勒

    见“夜落纥”②(1497页)。

  • 八诏

    唐初对分布在西洱河(今云南洱海湖)周围的八个部落小王国的总称。除※六诏外,再加上石桥诏(今大理市下关,首领为时旁,后退至㶸川被杀)、石和诏(在今大理市旧凤仪县城西,首领为矣罗识,后败迁剑

  • 大祚荣

    ?—719唐代粟末靺鞨首领,渤海国创始人。唐总章元年(668),高丽亡,其部(栗末靺鞨的一支)迁居营州(今辽宁朝阳市)。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不堪营州都督赵翙侵侮,随父※乞乞仲象(一说即祚荣)

  • 安乐王

    晋代匈奴官号。为十六王之一。分左右。位在左右显禄王之下。为单于辅臣。皆由单于弟充任。

  • 曷术

    见“曷术部”(1625页)。

  • 果尔沁

    ?—1670清初将领。蒙古族。瓦三氏。※阿尔沙瑚侄。初仕后金为牛录额真。崇德八年(1643),叔死后,袭世职一等甲喇章京。顺治(1644—1661)初,随军入关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升镶白旗蒙古梅勒章

  • 合掌胁侍菩萨像

    亦称合掌露齿菩萨像。典型辽代佛教塑像。现藏于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辽代佛教塑像突破一般佛像的静寂、肃穆之风,以形象生动、亲切感人、极富生活气息而著称,在我国艺术史上占重要地位,是像为辽塑代表作

  • 巴思哈

    1632—1661清初将领。又作巴思翰。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孙,多罗克勤郡王※岳讬第五子。清崇德四年(1639)初,封镇国将军。顺治六年(1649)。晋多罗贝勒。九年

  • 车师前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交河城遗址)。以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本属车师国(原姑师国),宣帝(前74—前49年在位)时破车师,分其地为前后两部。前部即车师前国。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

  • 放工

    解放前云南沧源佤族地区富裕户对贫困户的一种剥削方式。一般在农忙季节进行。按习惯规定谁家临时需要劳动力,可以拿些钱交给村寨头人作为寨公用,然后头人负责召集每户派一个工为其劳动一天,他只需再给劳动者准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