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逎贤

逎贤

1309—1368

元代诗人、史学家。又作纳新,字易之,别号河朔外史。回回人。原籍葛逻禄,汉姓马。先世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西北。曾祖时随蒙古军东迁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后迁浙东鄞县(今宁波市)。出身官宦,自幼雅好读书,就读于浙东名儒高岳等门下。年青时曾游大都(今北京)及蜀地。至正五年(1345)遍行大河南北、巡访历史遗迹。后侨寓京师,以诗为业。与当时旅居京师之书法家会稽韩与玉、古文家金华王子充被誉为“江南三绝”。曾官翰林国史编修,晚年南归故里,被聘为东湖书院山长。诗作多疾愤流俗,讽谕现实,格调“清润流丽”。代表作有《新乡媪》、《颍州老翁》、《新堤谣》、《塞上曲》、《巢湖》、《西曹郎》等。著有《金台集》(原3卷,今存2卷)、《金台后集》(今佚)、《海云清啸集》(今佚)及《河朔访古记》(原16卷,今从《永乐大典》录出2卷)等。后书将大河南北、所见山川、古迹、文史人物等,或得于图经地志,或闻诸故老田家,风土遗俗,一皆考订,乃一部历史地理之佳作。

猜你喜欢

  • 罕东左卫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沙州卫(今甘肃敦煌县)故址。族众原属罕东卫。后因部人奄章与同族不睦,彼此仇杀,率众遁居沙州,谋自立。至其子班麻思结时,众日蕃盛,尝从官军讨曲先。宣德七年(1432),以功授罕东

  • 普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部分亦自称“拍米”,均为“白人”之意。史称“巴苴”。又有“富米”、“巴”、“博”、“流流帕”、“密而伙”、“阿曼加”等他称。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兰

  • 光兴

    汉(匈奴)刘聪年号。310—311年,凡2年。

  • 木兴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六年(1408)三月,暖暖河等处女真野人首领普速等12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辖今黑龙江省蚂蚁河流域。《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也称作穆霞河卫。

  • 宋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元朝官修。以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7人任总裁官。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约500万字。于至正五年(1345

  • 镇蛮校尉

    参见“南夷校尉”(1593页)。

  • 藏内善后章程

    全称《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清廷有关管理西藏地方军政事务的章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军驱逐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后,鉴于西藏各项制度松弛、腐败,为肃政绩以固防卫,翌年,乾隆帝命回师之清军统帅福康安会

  • 恰巴扎西贝桑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又称恰巴赤本。藏族。15世纪人。属西藏“恰巴”大家族。传说其先祖乃山南雅隆下部麻域琼之鸟王所生,故其家族称“恰巴”(意为“鸟人”)。曾在泽塘寺求学,后被帕竹政权阐化王第斯查巴坚赞委任

  • 正军户

    蒙古国和元代对汉军中出兵户的称呼。蒙古灭金后,征原金境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当兵,组成汉军。其制按贫富、丁壮多寡摊派,富家有丁力者每户出兵1名,称独户军;贫家合2、3户出兵1名,丁力强之出兵者称正军户,

  • 洪亮吉

    1746—1809清代文史学家。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字稚存,一字君直,号北江。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参预修撰《高宗实录》,旋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以直言朝政获罪,谪戍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