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道安

道安

312—385

十六国时期佛教高僧。汉族。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西南)人。本姓卫。自幼父母双亡,为义兄孔氏所育。12岁出家。因容貌丑陋为师所轻,常供役于田圃。后从师受具足戒而发愿游学,师事佛图澄,得嫡传,学业大进。及佛图澄寂逝,为避慕容氏与石氏战争,隐居护泽(今山西阳城),与太阳沙门竺法济、雁门昙讲、邺都竺增辅等研习经典,又与竺法汰共登飞龙山,同僧先、道护等人一起探究经论,并于恒山建立寺塔。45岁时回冀州(今河北高邑县西南),住受都寺集门徒数百人,弘布法化。后为避战乱,被迫四处流徙。率慧远等400余人辗转至襄阳,住白马寺。前秦建元十五年(379),苻坚略襄阳,应坚清,前往长安化导徒众并研习经典。相继撰《光赞折中解》、《光赞抄解》、《放光般若折疑准》、《折疑略》、《起尽解》、《道行集异注》、《大十二门注》、《小十二门注》、《了本生死经注》、《人本欲生经注》、及大量经论序文。因其谙熟群书,通晓阴阳、算术,故于译注,俱能攻其幽远,探其蕴奥。主张译经要注意“五失本”,即在五项规定内不失“”本原形;“三不易”,即不得擅自更易经文的3项根据。为便于判别佛典根据,于东晋兴宁二年(364),还撰写《综理众经目录》1卷。武帝太元十年(385),被后秦姚苌杀死。是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 昔木土脑儿

    古地名。见“昔木土脑儿之战”(1346页)。

  • 橄榄坝各族反清斗争

    雍正七年(1729),土民麻布朋杀死侮辱其妻的江西客商,清廷为实行改土归流,借机威胁傣族人民,诬称此事端是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即勐罕)傣族土司※刀正彦指使。云南总督鄂尔泰遣副将张应宗、参将印名扬前往镇

  • 卒本川

    高句骊国始祖朱蒙初建国之地。一说其为地名,即《好大王碑》中的“沸流谷”,在今辽宁桓仁县东北富尔江注入浑江处附近(或说沸流谷为吉林省集安县通沟地面,即县治一带)。有说其为水名,即沸流江(水)的别称,并定

  • 盟旗制度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统治制度。是清政府自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近150年中,对先后归附和降服的蒙古各部,按照“建其众”以“分其势”,的统治意图,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

  • 屈真川

    见“贺真城”(1778页)。

  • 交广印度两道考

    书名。冯承钧译。原为法国伯希和(1878—1945)所著《考究贾耽路程》,1904年发表。此书凡两篇,一为陆路安南通天竺道;一为水路广州通海夷道,考究两路所经过之地名。时人称其为西方汉学家名作,为研究

  • 祭腾格尔

    祭天仪式。“腾格尔”(又作腾格里)为蒙古、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天”或“长生的天”。此俗古已有之。早在蒙古国建立前,蒙古族先世即有“悬肉祭天”之仪。至元代,宫廷亦有“拜天之礼”,凡国有大事,每逢出征、行

  • 龙会

    西晋时焉耆王。焉耆王※龙安之子。母为西邻※狯胡之女。少而勇杰,立为世子。因其父曾遭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王白山所辱,受父遗命,于即位后袭灭白山,据其国。遣子龙熙归本国为王。有胆气筹略,霸西域,葱岭以东

  •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嘲为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下之一石烈。

  • 漏卧县

    古县名。秦分※夜郎※漏卧国置。秦亡,复为夜郎邑。汉元鼎六年(前111)复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罗平县。辖境包括今云南罗平、贵州兴义、安龙等地。南朝梁废。其地今有布依、苗等族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