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廉上思起义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地区武装起义。亦称“戊申马笃山之役”。光绪三十四年(1908,岁次戊申),夏历二月二十五日,孙中山派黄兴率领壮、汉等族武装志士200余人攻占钦州(今广西钦州),二十七、二十八日,在小峰歼清军一个营;二十九日,又破清军两个营于大桥;三月初二,在马笃山击溃清军三个营,缴获步枪300余支;又在壮族村寨那楼、大菉等处夜袭清军。转战钦、廉(今广西合浦)、上思(今广西上思)等地,坚持斗争达40余日,历经大小数十次战役,屡获胜,威名大振。后因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地区武装起义。亦称“戊申马笃山之役”。光绪三十四年(1908,岁次戊申),夏历二月二十五日,孙中山派黄兴率领壮、汉等族武装志士200余人攻占钦州(今广西钦州),二十七、二十八日,在小峰歼清军一个营;二十九日,又破清军两个营于大桥;三月初二,在马笃山击溃清军三个营,缴获步枪300余支;又在壮族村寨那楼、大菉等处夜袭清军。转战钦、廉(今广西合浦)、上思(今广西上思)等地,坚持斗争达40余日,历经大小数十次战役,屡获胜,威名大振。后因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见“宣武灵太后”(1747页)。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札布噶河源。东至烘乌,接本部右翼后旗界;西至膏林塔拉,接本部中后旗界;南至莫霍尔噶顺,接军台及本部右翼右后旗界;北至哈喇乌苏,接本部中左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旗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景宗※彰愍宫。
见“咬里卫”(1645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萨喇卫,并说清代萨喇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县)南,与图们江布达山相近。
中药名。又称黄良、将军、火参、肤如。出产于四川、陕西、江淮及甘、青一带。有锦纹大黄、土番大黄、土大黄之分。茎青紫色,形如竹。二、八月采其根,去黑皮,横切作片,火干,即可供用。川大黄因片如牛舌形,故又称
见“萧排押”(1998页)。
见“固姑冠”(1431页)。
书名。西南民族风物志。3卷。清陆次云(字云次,浙江钱塘人,汉族)撰。为作者宦游西南时所作,自称:“余之所志,有见而知之者,有闻而知之者,缕辑其说,以为宦于此土者”鉴,并考证诸书所载之异同。上卷为“峒溪
西藏※白马岗地区门巴族宁玛派(红教)寺院。亦作“仁曾邦”、“德娃仁钦崩”。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墨脱宗则马拉山上。始建于18世纪末叶。相传为西藏工布则拉岗地区宁玛派僧人谷学甘布(达赖甘布)创建。系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