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错那门巴语

错那门巴语

我国门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布区及其以南的门达旺地区,墨脱县德兴区文浪乡一带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4万左右。错那门巴语有南北两个方言,使用南部方言的自称“门巴”,使用北部方言的自称“不着米巴”。两个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定差别。错那县麻玛门巴语的语音特点是,单辅音有37个,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清送气、浊3套,塞音有双唇、舌尖中、舌面中、舌根、喉5套。有以—l、—r为后置辅音构成的复辅音10个。有9个单元音韵母各分长短,共18个单元音韵母。有4个复元音,以前响为主。有9个辅音韵尾,除—s韵尾只和i元音相拼使用频率不高外,其余韵尾都能和大部分元音结合。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明显。语法特点是,有形态标记,但不丰富,虚词、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0类。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有表示指小的名词词尾。数词为20进位制。1至19为基数词,20以上为合成数词,90的构成方式为4个20加10,401的构成方式是20个20加1,千以上数目用藏语借词。量词不丰富,数词可以直接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数量,量词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无双数,第一人称多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之分。有领格和施动格,用人称代词韵母的屈折变化表达。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复数。动词有体、态、式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现行、已行3种,用后加成分和助词表示。态分自动和使动,用辅音、元音、声调交替及加后加成分等方式表达。式有陈述、命令、祈求、疑问、否定5种。形容词有级语法范畴,分普通、比较、最高3个级,用加不同的后加成分表达。结构助词有领属、施动、受动、工具、比较、处所、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是多音的单纯词较少,主要由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约占词汇总数的30%以上,有构词词头和词尾,其中词尾较能产。复合词的结合关系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4种。重叠构词、四音联绵构词也均有一定活力。

猜你喜欢

  • 阿济斯和卓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又译阿喇斯、厄集斯、阿斯呼济。维吾尔族。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散秩大臣阿喇纳招抚吐鲁番时,遁喀喇沙尔(今焉耆)。雍正三年(1725),清军退居哈密后,被策妄阿

  • 存诚道人

    即“杨黼”(968页)。

  • 佛伦

    ?—170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舒穆禄氏。初由笔帖式迁兵部主事。康熙十五年(1676),迁工部郎中,授大理寺卿。十八年(1679),擢内阁学士。时吴三桂子吴世璠据云贵。奉命同侍郎金鈜赴湖广,筹集进

  • 彰八里

    见“张堡城”(1182页)。

  • 走敖特尔

    蒙古族放牧的方式之一。是蒙汉合璧词,意为“移场放牧”,俗称“走场”。蒙古牧民由常年固定的牧场转移到其他牧场放牧,称“走敖特尔”。而固定牧场之间的移动不称走敖特尔。多在春、夏、秋三季进行,走场的主要原因

  • 索县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河北岸之索曲河流域。东邻丁青县,南接比如县,西连班戈县,北倚巴青县。原为索宗。为内地入藏之重要中间站,元代为乌思藏和朵甘思两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交界处,设有大驿站。1959年改称

  • 博罗呼济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新疆识略》等书。《乾隆内府舆图》作博罗胡集尔。设有清军索伦营领队大臣所辖卡伦。位于今中亚博罗呼得依尔河上游北岸。

  • 乌凌阿

    ?—1826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瓜尔佳氏。以前锋参与镇压白莲教起义,擢头等侍卫。道光三年(1823),授伊犁领队大臣、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六年(1826),叛军逼喀什噶尔城(今喀什),奉庆祥命回援,

  • 锅锉

    古族名。哈尼族先民自称之一。《新唐书·南蛮传下》说黎、邛2州“南有杂东蛮、锅锉蛮,西有麽西蛮,与南诏、越析(诏)相姻娅”。“锅锉”于唐初南诏未并越析诏之时,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是滇西“古滇王哀牢杂种

  • 钞本

    发行钞币的本金。历代有之,元沿之。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初所印通行交钞,以丝为本,银50两易丝钞1000两,诸物之值,并从丝例。是年十月,改行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为本。两贯同白银1两。户部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