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海瓈”(1998页)。
清代喀尔喀蒙古各部贵族的一次会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率兵攻掠喀尔喀蒙古,喀尔喀3部数十万众投清。清政府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1691),召集喀尔喀各部
清代官署名。综理民族事务及外交的中央机构。崇德三年(1638),更蒙古衙门设置。顺治十六年(1659),隶礼部。十八年(1661),改与六部齐等,设尚书、侍郎、额外侍郎等职官,以满族人为主,蒙古人为辅
位于今新疆尼勒克县南约3公里天山深处、喀什河南岸。已发现现存古代采矿竖井10余处,冶炼遗址1处。矿洞竖井内有大量支架圆坑木及大量采矿、碎矿用石器。冶炼遗址发现有经过粗炼的圆龟背形铜锭,以及矿石、炉渣、
书名。广西地方志与民族志。8卷。明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汉族)撰。内容记述广西山川、地理交通、物产、人物、政事、军事等。其中卷一记山川、地理;卷二言风土;卷三多时政;卷四、卷五为故事、人物
据历史记载,女真族于建国前,乌古逎时期(1021-1074)始建官属,时官称多以女真语名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1115年)后,于建国初期仍沿用。汇如下表。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实行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土谢图汗部20旗会盟于肯特山之支脉汗山(蒙古语称山为“阿林”)而得名。东界肯特山,西界翁金河、南抵大漠,北临俄罗斯。为喀尔喀蒙古北路,后改为后路。地兼耕牧,矿产林木均称富
见“忽里山卫”(1489页)、“忽鲁山卫”(1490页)。
党项人。西夏初期切韵博士。和令犬长共同编纂以九品音分类的西夏文字典《音同》。后此书多次刊印,流行颇广。
即“都龙光”(18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