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隋征高丽

隋征高丽

隋对高丽的数次用兵。始于隋文帝,炀帝继之,兴师凡4次。隋开皇十八年(598,高丽婴阳王九年),文帝因高丽王元率高丽、靺鞨之众万余骑侵辽西,命汉王杨凉为元帅,总水陆两军30万讨之。因军粮不继及元遣使谢罪,罢兵。炀帝即位后,以其王高元“藩礼颇阙”,已欲征之。会高丽累侵新罗,新罗真平王于隋大业七年(611)向隋请师征高丽,炀帝乃亲统大军号200万(实113万余人),于八年正月集于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下征高丽诏。二月,师次辽水(今辽河)。炀帝随军督战至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因指挥失宜及高丽军婴城固守,致粮尽卒疲,不得已还师。是役,隋损兵折将甚多,初至辽东之30余万隋兵,只数千人还至辽东城;而所得仅攻拔武厉逻一城,置辽东郡及通定镇(郡治在通定镇,故址今辽宁新民县东北辽滨塔)。九年(613),炀帝再次出征,四月,渡辽水,遣将分道出兵攻城,命诸将便宜从事。围攻辽东城20余日不下,双方死伤甚众。又以隋将杨玄感叛,炀帝惧,即日回师。是役,兵部侍郎斛斯政叛入高丽。十年二月,炀帝议再次征高丽,“数日无敢言者”,但炀帝仍“征天下兵”,令百道俱进。九月,至怀远镇(故址在今辽宁辽中县附近),时中原已乱,所征兵均未如期到达,高丽亦因连年战乱困弊,遣使求降,并囚斛斯政以赎罪,炀帝遂还军。后炀帝又因征元入朝,元仍不至,又欲再征,适中原“大乱”,未果。

猜你喜欢

  • 马都

    彝语音译。亦作玛堵、麻都。意为祖灵。解放前川、滇、黔的彝族,在老人死后立即用竖长横短的两根木条扎成一架,长者为人体,短者为人臂,顶端粘羊毛为头发,下部披细草作衣裳,表示祖先灵魂藏其中。招魂之后供于居室

  • 出旗为民

    清代八旗汉军人等放弃旗籍编入民籍(或绿营)的称谓。与满、蒙官兵出旗外任民职或析入绿营为官充兵者不同。乾隆时,主要为解决满洲旗人生计而提倡此法,先京师而后风行全国各驻防地。其规定大致如下:(1)从乾隆七

  • 完颜谋衍

    1108—1171金大臣。女真族。完颜氏。金源郡王※完颜娄室之子。为人忠厚,善射猎,勇力过人,善用长矛。天眷(1138—1140)间,充牌印祗候,授显武将军,擢符宝郎。皇统四年(1144),为奥吉猛安

  • 柯克色春

    见“家素谋”(1947页)。

  • 登国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年号。386—396年,凡11年。

  • 贺宗哲

    元末将领。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部将,官平章,后升总制。在元末的内外战乱中,跟随扩廓帖木儿活动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并参加镇压红巾军。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元亡明兴,

  • 纪浑河

    见“妫水”(1261页)。

  • 康里脱脱

    1272—1327元朝大臣。又称亦纳脱脱。康里人。康国王牙牙子,中书右丞相阿沙不花弟。世祖时入宿卫。成宗大德三年(1299),从海山(武宗)抚军漠北。五年,从破叛王海都于杭海(今杭爱山)。十一年,拥海

  • 格哷图台吉

    1491—?明代蒙古贵族。一作格哷迪,又称察罕孟克,汉文史籍译作克列兔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古实哈屯生。卒后无嗣,故史称“无守护封地的子孙”。

  • 帕竹噶举

    藏传佛教噶举派支派之一。创始人为西藏山南帕木竹巴(1110—1170)。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其于帕木竹地方建丹萨梯寺,住寺收徒传法,因以得名。帕竹多吉杰波在宗教上有所建树,其死后,后继无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