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馆
明代从事蒙古语文翻译的机构。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办理明廷下达的敕谕、各地蒙古与明廷往复的奏折以及朝贡活动等翻译事项。清初废置,有《鞑靼馆杂字》传世。
明代从事蒙古语文翻译的机构。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办理明廷下达的敕谕、各地蒙古与明廷往复的奏折以及朝贡活动等翻译事项。清初废置,有《鞑靼馆杂字》传世。
书名。明杨铭撰。1卷。杨铭本名哈铭,蒙古族。幼从其父杨只为通事。正统十四年(1449),随父与指挥使吴良出使瓦剌,被也先太师拘留。“土木之役”英宗被俘后,常侍英宗左右。是书记其被拘原委,面见英宗,侍其
元代帝师名。见“答耳麻八剌饶吉塔”(2240页)。
?—1353元末官员。字士瞻。回回人。浚州达鲁花赤马合木子。随父定居河北大名。进士出身,历任淮东廉访司书吏、两浙都盐运司、淮东宣慰司属员。顺帝至正十年(1350),参与镇压真州(治今江苏仪征县)农民起
清代康(喀木)区藏族土司。驻打箭炉。元代在喀木地方分置长河西、鱼通、宇远3安抚司。明代废安抚司,合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康熙五年(1666),置明正宣慰司,三十九年(1700),西藏营官侵扰炉边
见“夷水”(759页)。
西夏大臣。项羌族。仁宗时(1140—1193)夏国名臣,爵武功大夫。天盛十五年(1163)正月,与宣德郎杨彦敬出使金朝贺正旦。后官殿前太尉。十九年(1167),受命与枢密都承旨赵衍赴金朝为国丈任得敬疾
古族名。又称僰人。秦以前主要分布在以僰道(治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为中心的今川南和滇东北一带。曾建有僰侯国(僰国)。秦通※五尺道及西汉通西南夷道,皆起自僰道。其地汉时属犍为郡。南朝梁时,属戎州。秦汉时已
西域古国名。见《洛阳伽蓝记》。《魏书》、《北史》西域传作乾陀,在乌苌西,本名业波,为哒所破而改名。同传小月氏国也指该国,都富楼沙城。其王为大月氏王寄多罗子。寄多罗西徒后令其子守此城,因
寺庙名。又写作温江多修持寺、温江多无比吉祥扬善寺。地处拉萨西南拉萨河东岸、聂塘对面。建于赞普赤祖德赞时。为赤祖德赞供奉其本尊的神殿。原寺高九层,飞檐九重,汉式歇山屋顶,装饰华美。系由于阗、泥婆罗(尼泊
又称“社寮”。明清时台湾高山族村社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类似内地之村公所。“番社”土官、土目、通事常在此议事和裁决社内各种纠纷,遇有重要事务,则传集社众在此商议,故《东番记》载:“议事必于公廨”。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