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德尼·托卜赤
即“蒙古源流”(2337页)。
即“蒙古源流”(2337页)。
南宋末年抗击蒙古军的战役之一。南宋理宗宝祐六年(元宪宗八年,1258),蒙古大汗蒙哥统军攻入四川,入大散关,沿涪江、嘉陵江南下。年底,进抵合州(今四川合川)。蒙哥遣降人至合州钓鱼城招谕,为守将王坚拒绝
见“铁哥”(1876页)。
古地名。亦堡镇名。在今陕西黄陵县境内。魏晋时陕西关中渭北高原形成少数民族居住地带,由聚落发展成为若干堡镇,此为其中之一。晋兴宁三年(365),匈奴右贤王曹毂、左贤王刘卫辰率众二万攻杏城,苻坚率精锐讨之
又作“转生”、“化身”。喇嘛教首领的继承制度。本于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回之说,上自达赖、班禅,下至呼图克图等,皆能不昧本性,身死后,寄胎转生,复接其前身之职位。始于噶玛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
书名。元代回回人※萨都剌撰。14卷,诗余1卷,附录4卷。由其远孙萨龙光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重新编刊。内容多写自然景色、讴歌山川壮美之作,亦有咏史怀古、反映民间疾苦及揭露、讽刺、谴责社会矛盾的篇章
藏语音译,亦译“秋巴”、“处巴”,汉语称“藏袍”。藏族、门巴族的主要服装。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多用※氆氇缝制,又称毪衫。考究者用“细贴”(高级氆氇)或机制作面,以布或皮为里。有黑、本白或
见“锦州城”(2367页)。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女子的辫子和男子的发结”。珞巴族婚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谕地方。当新娘进入屋里后,婆婆将她拉到房子中央的火塘旁坐下,举行巴菲仪式:在巫师主持下,新娘双手掰开鸡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斡”,一作“翰”或“辅”。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被遣朝唐,请求备宿卫。
唐代云南白蛮部落名。因居于青蛉县(亦作蜻蛉县,在今云南大姚、永仁县之间)得名。始见于《云南志》(《蛮书》),谓其“衣服言语与蒙舍(南诏)略同”。天宝(742—756)间,该地被南诏攻取,其首领尹氏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