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黠戛斯

黠戛斯

古族名。柯尔克孜族先民。汉称坚昆,魏晋南北朝称“纥骨”,唐称“黠戛斯”,曾受突厥统治。唐初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为薛延陀汗国属部之一。贞观十七年(643),遣使至唐,贡貂裘及貂皮。薛延陀汗国为唐所灭后,与唐交往加强。二十二年(648),其首领俟利发(官号)失钵屈阿栈亲至唐朝要求归属,受唐太宗款待,遂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归燕然都护府管辖。景龙四年(710),被后突厥征服。天宝三年(744),回纥灭后突厥,又受回纥统治。开成五年(840),灭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常遣使至唐进贡,往来不绝。大中元年(847),其首领受唐册封为英武诚明可汗。强盛时拥众数十万(一说百万以上),胜兵8万(一说控弦30余万),辖境东近贝加尔湖,南邻吐蕃,西南连葛逻禄,曾占领安西、北庭、达怛等5部。多次助唐征突厥及平沙陀李克用之乱。其众主要从事游牧业,兼营渔猎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也有所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已相当悬殊,巴衣(财主)等占有性畜成千上万头,牲畜上均烙有印记。可汗或“阿热”、宰相、都督、职使、长史、将军、达干等构成统治阶级,富贵之家占有“库尔”(男奴隶)、“昆”(女奴隶),自由民是黠戛斯社会的基础,依附于氏族贵族,称为“哈拉布东”(黑民)。一般居毡房,冬天住树皮盖的小房。“阿热”等统治阶级驻牙青山(今叶尼塞河上源阿巴坎以西),周围树栅为垣,用毡作帐,称为“密的支”,其他首领居小帐篷。肉和马酪为主食,只有“阿热”等富有者才能吃上用面粉制作之饼。阿热和富有者等穿貂皮衣,冬戴貂皮帽,夏戴白毡帽,佩腰刀;女穿毛、锦、绫做的衣服。贫者则用羊皮披身,无帽。女戴耳环,男女均有文身习惯。丧葬要围绕死者哭泣,用火葬,取其骨,满一年后移入墓内。崇拜自然神,称巫为“”,使用鄂尔浑一叶尼塞文。仍存在原始社会残余,有一姓或千口百口“同屋共被”现象,反映了群婚制之残余。灭回鹘汗国后,部分人越金山,徙天山一带,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今新疆境内之柯尔克孜族;留居原地者大多成为今中亚的吉尔吉斯人。

猜你喜欢

  • 傣语音译,又作“叭雅”。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地方头人的称号。原车里宣慰使司辖12版纳、30余勐。其中有20余勐皆设有“召勐”,亦称土司。每个勐的土司司署设3—4个当权人,称“大叭”,为首

  • 义成公主

    ①(?—630)隋宗室女。开皇十九年(599),和亲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安义公主卒,为发展与突厥和好关系,文帝复以其嫁于启民可汗。有隋一代,少数民族首领连娶两位公主者,唯启民可汗一人。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

  • 八思巴

    1235—1280元代乌思藏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派“萨迦五祖”之第五祖、元代首任帝师。又作八合思巴、拔思癹、癹思八、帕克思八等。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幼随伯父萨班·公哥坚藏学经,以聪颖过

  • 札来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十二年(1476),其族人札答等入朝贡马及氆氇、盔甲等物,赐以衣服、彩缎。十九年(1483)十二月,首领郭些儿等来朝,贡马及盔甲等物,赐之彩缎、绢钞等;

  • 慕容凝

    十六国时期南燕将领。又作慕容嶷。鲜卑慕容氏。官右仆射,封济阳王。太上二年(406),以兖州刺史慕容法等作乱,受命与韩范攻兖州,中道欲谋杀范,袭广固,事泄,遭范攻,奔梁父(今山东新泰县西),投慕容法。城

  • 王正谊

    1844—1900清末武术家。字子斌。河北省沧县(今属沧州市)人。回族。美称“大刀王五”。原本汉族,因拜回回武术名流“双刀李凤岗”为师学艺,遂改宗伊斯兰教,入回回籍。学成入京师(今北京)依师兄弟排行为

  • 阿里恩

    鄂伦春族饮食习俗。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沃利恩”,意为“吃生肝”。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即打到狍子、鹿、犴等野兽时,当即剥皮开膛,取其肝趁热生食。民间认为,吃生肝最能增强视力。使用驯鹿之

  • 镇守内臣

    见“钦差镇守辽东太监”(1671页)。

  • 刀补瓦

    1235—1287元代云南西双版纳第六世※召片领。傣族。※刀两掞之子。元世祖至元十年(傣历653年,1273),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弟伊拉諰过嗣于勐唪酋法钪光为子,后继其义父位。继位后第三年

  • 拜斯噶勒

    ?—1657清初将领。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札萨克图郡王※布达齐长子。初授一等台吉。天聪五年(1631),从攻明大凌河。九年(1635),从收察哈尔部众。崇德元年(1636),赐号卓哩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