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诸葛亮

诸葛亮

【生卒】:181-234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幼随叔父至荆州,隐居邓县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向刘备提出夺取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北抗曹操的战略方针,被采纳。后协助刘备联合孙吴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进占荆、益二州和汉中地区,建立蜀汉政权,是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拜丞相,蜀后主时期又领益州牧,主持全部政务。当政期间,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改善和西南各族关系,并五次出兵北伐,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234),病卒于北伐军中。谥忠武侯。有《诸葛亮集》二十四篇。


【生卒】:181—234

【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字孔明。东汉末避乱隆中,躬耕读书,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有“卧龙”之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新野,三顾茅庐,亮陈据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结好孙权、共抗曹操之策,出而为刘备主要谋士。次年,曹操南争荆州,出使东吴,孙刘联合抗曹,获赤壁之胜,刘备据有荆州。建安十九年,入蜀增援刘备,定成都,任军师将军,镇守成都。备称帝,任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受遗诏辅佐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东和孙权,南平诸郡,北争中原,多次出兵攻魏。与魏将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病卒于五丈原军中。谥忠武。传制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转运,又革新连弩,能同发十箭。有《诸葛亮集》辑本。


【生卒】:181—234

【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字孔明。东汉末避乱隆中,躬耕读书,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有“卧龙”之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新野,三顾茅庐,亮陈据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结好孙权、共抗曹操之策,出而为刘备主要谋士。次年,曹操南争荆州,出使东吴,孙刘联合抗曹,获赤壁之胜,刘备据有荆州。建安十九年,入蜀增援刘备,定成都,任军师将军,镇守成都。备称帝,任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受遗诏辅佐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东和孙权,南平诸郡,北争中原,多次出兵攻魏。与魏将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病卒于五丈原军中。谥忠武。传制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转运,又革新连弩,能同发十箭。有《诸葛亮集》辑本。


【生卒】:181—234

【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字孔明。东汉末避乱隆中,躬耕读书,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有“卧龙”之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新野,三顾茅庐,亮陈据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结好孙权、共抗曹操之策,出而为刘备主要谋士。次年,曹操南争荆州,出使东吴,孙刘联合抗曹,获赤壁之胜,刘备据有荆州。建安十九年,入蜀增援刘备,定成都,任军师将军,镇守成都。备称帝,任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受遗诏辅佐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东和孙权,南平诸郡,北争中原,多次出兵攻魏。与魏将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病卒于五丈原军中。谥忠武。传制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转运,又革新连弩,能同发十箭。有《诸葛亮集》辑本。


猜你喜欢

  • 牟伦

    【介绍】:明四川叙州人,字秉常。工诗,能文。永乐十三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以直谏忤上意,谪戍甘肃。

  • 顾同吉聘妻王贞女

    昆山(今属江苏)人。许聘顾同吉。未婚,同吉卒。女赴夫家,事姑至孝。姑病,断一指煎药给姑饮。人称贞孝女。

  • 元载

    【生卒】:?—777【介绍】:唐凤翔岐山人,字公辅。玄宗天宝初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入高第,补邠州新平尉。肃宗时,累迁户部侍郎,充度支、江淮转运等使。附李辅国,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立

  • 刘休茂

    【生卒】:445—461【介绍】:南朝宋宗室。彭城人。文帝第十四子。封海陵王,后为雍州刺史,进号左将军。性急疾,欲自专,主帅每禁之,常怀忿怒。后听左右张伯超言杀主帅等,举兵起事,为参军尹玄庆所杀。

  • 段德举

    【生卒】:?-579深弟。仕北齐至仪同三司。北齐亡,以与高元海等共谋。在邺城被处死。

  • 何氏女

    昭平(今属广西)人。清初兵乱,避于思庇冲,被迫死。

  • 李新

    【介绍】:明河南南阳人,字克明,一作克铭。为人刚直。洪武末由太学生任兵马指挥,历监察御史,振举宪度。转工部郎中,能声益著。宣宗时官至户部右侍郎,多所建白。

  • 郝佑

    【介绍】:元太原人,字君辅,小字朵鲁别台。郝天挺子。由宿卫补官,仁宗时为殿中侍御史,以廉直闻。出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御史台侍御史。

  • 郑惟忠

    【生卒】:?-722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仪凤进士。武后时官凤阁舍人。中宗即位,擢拜黄门侍郎、守大理卿,理节愍太子狱多所宽免。(,参见《新唐书》)【生卒】:?—722【介绍】:唐宋州宋城人。高宗仪

  • 蔡茂

    【生卒】:前24-47字子礼,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哀帝、平帝时以儒学知名,征试博士,以高第擢拜议郎,迁侍中。新莽时免官不仕。光武帝时曾为广汉太守,抑制权贵,无所顾忌。建武二十年(44)为司徒,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