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的一种。指一首诗首句为一人设问,一人接其韵作答,共成一诗。如皮日休《夜会问答十》其一:“寒夜清(日休问龟蒙),帘外迢迢星斗明,况有萧闲洞中客,吟为紫凤呼凰声。”
【生卒】:775—833【介绍】:唐代诗人。字复言。苏州(今属江苏)人。排行六。贞元中进士及第。永贞元年(805)为盐铁巡官,王叔文荐为左拾遗。元和二年(807)贬澄城令。历仕州县,入为祠部员外郎,迁
【生卒】:771—853【介绍】:唐代禅僧。沩仰宗之祖。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南)人。十五岁出家,三年后受具足戒。后参百丈怀海而嗣其法。元和末,至大沩山传法四十年,世称沩山和尚。提倡单刀直入顿悟
【介绍】:郑谷《奔避》诗腹联。诗写诗人避乱生活及感受:孤馆寒江,秋声萧瑟,夕阳迟暮,一片衰飒之景,一种低沉压抑、伤感失望之情。
即守株待兔。杜牧《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署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参见“守株”。
①凋零;零落。张九龄《将发还乡示诸弟》:“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②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日暮山径穷,松风自萧摵。”
南朝宋宗年少有高才,其叔父宗炳问其志向为何,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宗传》。后因以“长风破浪”喻指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介绍】:李贺《走马引》诗句。徐仁甫释曰:“言只知为人,不知为己耳”(《古诗别解》卷八)。此正英雄气概。
(号hào)古琴名。《淮南子·修务训》:“而不期于滥胁、号钟。”高诱注:“号钟,高声,非耳所及耳。”独孤及《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
①战国时,齐人鲁仲连随田单攻聊城,燕将坚守聊城,鲁仲连以箭缚书信射入城中,劝谕燕将,燕人弃城而降。事见《战国策·齐策六》。后以“系书”指劝谕叛乱地区的军民。杜甫《渔阳》:“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