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

南宋计有功编撰。全书共八十一卷,载录1150位唐代诗人的诗篇及有关本事、品评资料,搜罗可谓宏富。明人胡震亨盛赞“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唐音癸签》卷三一)《唐诗纪事》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的王禧刊本。王氏历时23年校刻此书,用功颇勤。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洪楩和张子立又据王禧本分别翻刻。洪楩本即今流传的清平山堂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万有文库》本亦据洪本。崇祯五年(1632)又有毛氏汲古阁刻本。1913年罗元黼校刻存古书局刊本,即以汲古阁本为底本。1916年丁福保又刊印上海文明书局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新校点本。该本以洪楩本为底本,而以汲古阁本及《全唐诗》、《全唐文》和有关唐人诗文别集、《两唐书》、各种唐宋笔记、小说、杂著等参校。每卷之后都附有“校记”,对于错字、脱文,有所订补的,均一一作了说明。书末附《唐诗纪事人名四角号码索引》,颇便检索。该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又出新1版。最值得提出的,是王仲镛著《唐诗纪事校笺》,该书由巴蜀书社于1989年8月出版,分上、下册,全书145万字,蔚为壮观。校笺本以洪楩本为底本,以明、清以下刻印诸本及《全唐诗话》参校,同时尽可能探讨本书资料来源,力求征引原书,以作刊正文字,校补缺脱之依据,寓校雠于笺证之中。引书时,适当照顾资料的完整性,以补计氏节录过简之失。凡诗中脱字、脱句、脱段,均一一找出依据,予以补齐。其异文有参考价值者,亦酌加甄采。校笺以一人为一单元,依次编号,置于每人之下。书前有王氏所撰《前言》,详述版本源流及整理经过。书末附录历来校印诸本序跋及《四库提要》与余嘉锡辨证。并附全书人名索引,甚便检阅。该书校笺精审,是目前有关《唐诗纪事》最完备的校笺本。

猜你喜欢

  • 李牧

    战国时赵国名将。常率赵兵居雁门,匈奴每犯赵境,辄被击败而归,十馀年间,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见《史记·李牧列传》。后因用作称颂边将之典。李白《古风》之十四:“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高适《睢阳酬别畅大判

  • 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介绍】: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诗句。黄花,菊花。平芜,长满秋草的平野。赤烧,野烧。二句描写茂陵山一带的美丽秋景,表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照应了本诗首句中的“宿雨”。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子骥

    晋代隐士刘驎之字子骥。史称其为南阳人,志存遁逸,好游山泽。事见《晋书·隐逸传》。陶潜《桃花源记》曾提到刘子骥曾思循迹游桃花源,未果而死。后因以“子骥”为咏隐逸放游之士或桃花源之典。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 宁肯

    岂肯;哪里会。李翱《奉酬刘言史宴光风亭》:“红袖青娥留永夕,汉阴宁肯羡山阴。”

  • 二贾

    唐代贾曾与其子贾至的合称。贾曾玄宗初为中书舍人,贾至肃宗时亦曾任此官。二人工文辞,均曾掌制诰,有文名。后人称为“二贾”。见《诗薮外编》卷三。

  • 陈伯玉诗集

    陈子昂撰,郑振铎校。一作《陈子昂诗集》。有1935年郑振铎校刻《世界文库》本、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版《郑振铎世界文库》本。该本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杨澄编定本为主,而校以明活字本、明刊《唐十二家

  • 绝胜

    ①最美。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②远远超过。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之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段全纬集

    文集。唐段全纬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段全纬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作五卷。其集已佚。作品不存。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介绍】: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诗句。冠盖,借指达官贵人。京华,京城。斯人,指李白。憔悴,困顿失意貌。二句深为李白的遭遇坎坷鸣不平。

  • 译语

    ①异域的语言。顾况《送从兄使新罗》:“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②经过翻译的语言。贾岛《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渐通青冢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