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庚生著。是书共分十章,旨在阐述杜甫诗歌创作成就,着重分析杜诗的人民性与爱国精神,以及它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从杜甫生活思想的动荡矛盾中,寻绎其诗歌发展迹象。分析其精华所在,亦指出其
《礼记·三年问》:“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后以“隙驷”比喻易逝的时光。骆宾王《丹阳刺史挽词三首》之一:“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介绍】:汪翻《秋晚郊居》诗句。诗写秋日向晚日落月升时的景象:日落西山,如被隐藏在山后;月照江流,月影随波跳荡。文笔俏皮,生动有趣。
《史记·张仪列传》载,陈轸与张仪俱事秦惠王,争宠。惠王终以张仪为相,陈轸奔楚。后陈轸出使秦国,秦惠王问:“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说,越人庄舃仕楚虽为高官犹喜欢越国之音声,思念越国,“今臣虽弃
见“犯龙鳞”。
【介绍】:唐代道士。自号华阴子。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僖宗、昭宗时道士。居东阳赤松山。广明之乱前,与贯休有交往。广明乱中,二人又曾相遇。道纪去世后,贯休有《闻赤松道士下世》悼之。善大小篆
插戴貂尾。本为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冠饰,后借指近侍之臣或高官。宋之问《和姚给事寓直之作》:“还从避马路,来接珥貂行。”韩愈《陪杜侍郎游湘西寺》:“珥貂藩维重,政化类分陕。”
指汉东方朔向汉武帝自荐的上书。其中有“可以为天子大臣矣”句,故称。见《汉书·东方朔传》。后以“大臣书”为自我举荐和表白心地的典故。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之二:“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生卒】:712—770【介绍】: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全部生活和创作,与整个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联,大体可分六个阶段:一、读书漫游时期。杜甫三十五岁(
穰侯,秦昭王宣太后弟。《史记·穰侯列传论》:“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后因以借指国戚老臣盛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