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宫词

宫词

【介绍】:

①(全)长孙翱作。此诗写安史之乱平复后,玄宗回到京师,风景依旧,人事全非,宫前之水,呜咽不流,似乎也在悲叹世道的沧桑变化。该诗寓情于景,含蓄蕴藉,意味深长。②(全)朱庆馀作。一作《宫中词》。首二句写百花盛开时节,美人幽闭深宫。末二句“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可谓独具匠心,后宫美人满腹怨怅、欲说还休、谨小慎微的神情如在目前。首二句表明美人身体不得自由,后二句则更刻画出她们精神被幽闭、愁无可诉的痛苦。③(全)薛逢作。此为宫怨诗,写宫妃望幸的微妙心情。首联写望幸,“尽晓妆”,是说所有宫妃一早起来都在巧装打扮,希冀君王临幸。颔联写宫妃度日如年的孤寂凄冷生活。颈联通过宫妃的著意打扮,写其渴盼临幸的焦灼心情。末联用反衬手法,以普通宫人的接近皇帝,隐微曲折地透露出望幸宫妃的失望和绝望。通首只写“望君王”三字,而表现的却是望君王而不能近君王的孤寂悲苦的复杂心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宫妃们的悲剧命运。④(全)传为后蜀主孟昶花蕊夫人作。《宫词》现存157首,皆七绝,吟咏宫内实事,或记宫内游猎嬉戏,或写蜀都气象,或咏宫中建筑之宏伟,铺设之奢侈,皆能捕捉住事物特征,描绘细致,遣词清丽。如第三首“龙池九曲远相通”,写蜀宫池苑之春日盛景:九曲龙池,远近相通,两岸垂柳,风飘不已;画舫穿梭,碧波飞扬,此情此景,胜似江南。诗用白描手法,不加铺陈,不事渲染,信手拈来,将池宛春景表现得生机盎然。据考,《宫词》最后21首(即137~157首)为王建诗。另36首(即28~63首)可能为他人诗混入。

专写帝王宫廷日常生活及宫女幽怨的古代诗歌类别,多为七言绝句王昌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李益宫怨》等,都是此类作品,至王建始直接以“宫词”为题,并有诗作百首,宫词之名渐著,后仿作者颇多。

猜你喜欢

  • 判自

    原本,本自。张鷟《游仙窟诗》:“元来不相识,判自断知闻。”韦应物《同李二过亡友郑子故第》:“斜月知何照,幽林判自芳。”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介绍】:杜牧作。这首诗大约是开成三年(838)在宣州时作。宛溪,发源于宣城东南峄山,流经城东至县东北与句溪汇合。开元寺就在宛溪畔。杜牧在开元寺水阁登临凭眺,想到此地曾经有过六代的繁华,如今却只有连天

  • 雪山童子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过去世曾在雪山修行,故以“雪山童子”为释氏的别称。刘禹锡《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

  •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介绍】:韦庄作。敬龙,日本国僧人,生平未详。诗写与日本友人的离别之情,从“送归”落笔,叙友人归国行程辽远,真诚祝愿一路上顺风朗月能陪伴其直抵家乡。清新明快,真率自然,对异国友人的关心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 萤雪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后遂以“萤雪”为勤学苦读之典。刘兼《倦学》:“

  • 无可那

    无可奈何。陆龟蒙《五歌·雨夜》:“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 山中四友

    唐代苻载、杨衡、王简言、李元象的合称。四人在大历(766—779)中相约为友,同居青城山务“佐王之学”;建中(780—783)中,复同隐居于庐山,号“四中山友”。苻载工骈文,杨衡能诗,王、李不详。四友

  • 裴澈

    【生卒】:?—887【介绍】:唐代文学家。澈,又误作彻。字深源。孟州济源(今属河南)人。咸通中进士及第。乾符四年(877)为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奉诏撰《唐故广王墓志铭并序》。六年(879),为中书舍

  • 李诗纬

    又名《诗纬李集》。清应时、丁谷云编。四卷,共选李诗137首。选诗无论乐府、古体、近体或绝句,俱分“正风”和“变风”。在“正风”、“变风”的前后有细批总评。前有丁谷云《凡例》,之后有应时撰《散论》九则。

  • 炙毂子

    【介绍】:见王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