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王之涣

王之涣

【生卒】:688~742

【介绍】:

字季凌,郡望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时以官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初以门荫得补衡水主簿,被诬去官,优游山水,至晚年复补莫州文安(今属河北)尉。为官以清正著名。为人倜傥,曾游边塞,善写边塞诗,广为流传。王之涣为著名边塞诗人,薛用弱《集异记》卷二载其与王昌龄高适“旗亭画壁”故事,可见名噪当时。《全唐诗》仅存诗6首,而其中《登鹳雀楼》实为朱斌作。

【生卒】:688—742

【介绍】:

唐代诗人。字季凌,郡望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五世祖王隆之于北魏时任绛州刺史,遂占籍绛郡(治今山西新绛)。以门荫调补冀州衡水主簿。遭人诬构,遂拂衣去官,优游山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数千里。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曾流寓蓟门,与高適交游(高有《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诗)。晚年,经亲友劝说,复补莫州文安尉。为官清白公正,著名于时。天宝元年(742),病逝于官舍,年五十五。之涣倜傥有才略,曾游塞地,善作边塞诗,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靳能《王府君墓志铭》语),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之一。薛用弱集异记》卷二载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適“旗亭画壁”的故事,白居易文中也提到开元时代王之涣与王昌龄、崔国辅“联唱迭和,名动一时”(《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芮挺章选其诗三首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六首。事迹见唐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曲石精庐藏唐墓志》)、《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猜你喜欢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介绍】:王维《使至塞上》名句。二句以“直”字写大漠孤烟,“圆”字状长河落日,勾画出雄浑壮丽的边塞立体画面。张谦宜《斋诗谈》卷五评此二句:“边景如画,工力相敌。”

  • 章八元诗

    诗集。唐章八元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章八元诗》一卷。其后未见著录。但《唐才子传·章八元》谓有诗集一卷传于世。《唐诗品汇·诗人爵里》亦谓有诗集,今传于世。其后当已亡佚。《全唐诗》存诗六首。

  • 李隐

    【介绍】:唐代小说家。字岩士。郡望赵郡(治今河北赵县)。生卒年不详。李绛孙。咸通中在世。官校书郎。撰《大唐奇事记》十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三》,已佚。宋洪迈《夷坚支志》癸集序以为,该书与署名柳祥撰

  • 长短句

    ①又称词、歌词、曲子词。是产生于隋唐,于中唐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它有许多调子,每调有一名称,每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定式。比之五、七言诗,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词调

  • 润笔

    唐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润笔物。后亦泛指付给诗文书画作者的报酬。李瀚《留题座主和凝旧阁》:“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 唐宋四大家诗唁分韵

    合集。清黄位清编。四十卷。此书遴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四家诗句分韵编次,每家十卷。其中杜诗据仇兆鳌《杜诗详注》选编。此书甚便以韵检索诗句。有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

  •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介绍】:张籍《酬韩庶子》诗句。意为虽然病而生困,却因病得闲。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

  • 莫仲节

    【介绍】:见莫宣卿。

  • 初过汉江

    【介绍】:无名氏作。写风雪夜渡汉江。首句交代地点,言诗人渡的正是环绕襄阳、岘山一段的汉江;次句点明节令,乃岁暮天寒时节,兼写江上景色。末二句寄语逆旅主人备酒,一种豪爽不羁情怀跃然纸上。通篇用笔古简洗练

  • 机巧

    ①聪慧灵巧。岑参《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②诡诈。杜甫《赠李白》:“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白居易《池上有小舟》:“可洗机巧心,可荡尘垢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