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鲍防

鲍防

【生卒】:722—790

【介绍】:

字子慎,郡望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洛阳(今属河南)人。新、旧《唐书》有传。天宝十二载(753)进士,授太子正字。后历仕节度从事、节度使、御史大夫、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工部尚书等职,封东海郡公。卒谥曰宣。防工诗,早年所撰《感遇》诗17篇,“以古之政法,刺讥时病,丽而有则,属诗者宗而诵之。”(穆员《工部尚书鲍防碑》)《全唐诗》存诗8首,多与鲍溶诗相混,确为防作者仅4首。又收联句3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联句3首,四言偈1首。

【生卒】:722—790

【介绍】:

唐代诗人。字子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调太子正字。宝应元年(762)起为浙东观察使从事,与严维丘丹等联唱迭和,成《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已佚)。约大历五年(770)入为职方员外郎。出为太原少尹、河东节度行军司马。十二年(777)拜河东节度使。十四年(779)入为御史大夫兼京畿观察使,改福建观察使。建中元年(780)改江西观察使。兴元元年(784)擢礼部侍郎。贞元元年(785)知贡举,策贤良方正,擢穆质柳公绰等,世美其知人。二年(786)拜京兆尹。五年(789)以工部尚书致仕,次年卒,谥宣。善辞章,尤工诗,有时名。与中书舍人谢良弼为诗友,时号“鲍谢”。诗多兴寄,风调严整。天宝中作《感遇》十七章(已佚),“以古之正法刺讥时病,丽而有则,属诗者宗而诵之”(《鲍防碑》)。《宋史·艺文志七》著录《鲍防集》五卷、《杂感诗》一卷,已散佚。宋曾巩《鲍溶诗集目录序》考定《鲍防集》实为《鲍溶集》。《全唐诗》存诗八首、联句三首(《上巳寄孟中丞》等系误收鲍溶诗),《全唐诗补编》补联句三首;《全唐文》存赋二篇,《唐文拾遗》补文一篇。事迹见唐穆员《鲍防碑》,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猜你喜欢

  • 郑蕡

    【介绍】:郡望荥阳(今属河南)。咸通三年(862)进士。《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春台晴望》诗系贞元六年(790)另一同名者作。

  • 郢刃

    谓斧削,删改。齐己《山中春怀》:“所得或忧逢郢刃,凡言皆欲夺天机。”参见“郢人斤”。

  • 凿壁

    见“凿壁偷光”。

  • 西凉州

    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唐代置西凉府都督。白居易《感白莲花》:“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

  • 全五代诗

    清李调元编,何光清点校。巴蜀书社199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上、下册,130万字。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又号童山蠢翁,清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罗江镇)人。他于乾隆

  • 登楼寄王卿

    【介绍】:韦应物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滁州刺史任上。诗写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借登楼所见所闻之景言情。直言曲笔,各臻其妙。宋刘辰翁评曰:“高视城邑,真复如此开合。野兴甚浓,正是绝

  • 入律古风

    唐代近体诗定式以后,诗人作古体诗,有些诗句合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有的甚至还合乎对仗格式,具备近体诗的一些特点,这种诗被称为入律古风。一般的,五言古诗及一韵到底的七言古诗入律者较少,七古转韵诗入律者较多

  • 婺州山中人

    【介绍】:姓名无考。据《葆光录》载,婺州有僧于山中见一古貌人,骑牛扣角而歌。僧揖之不应而去。《全唐诗》存其歌1首。

  • 汉祖风

    特指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参见“大风歌”。

  • 吾道穷

    《史记·孔子世家》:“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后用为自伤困顿之典。杜甫《积草岭》:“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