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俄伊犁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

亦称《中俄改订条约》。清政府拒绝崇厚擅签的《里瓦几亚条约》后,沙俄强迫清政府改订的不平等条约。伊犁交涉当中,崇厚在沙俄胁迫下于1879年10月2日(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按其规定,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和塔尔巴哈台地区斋桑湖以东的土地给沙俄,沙俄在嘉峪关等七处中国地方增设领事;俄商在蒙古、新疆免税贸易,并增辟中俄陆路通商新线两条和沿松花江至吉林伯都讷(今扶余县)之水路,清方赔款五百万卢布(约合银二百八十万两)。清政府拒绝批准该约,将崇厚革职下狱,改派曾纪泽赴俄谈判。1881年2月24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曾纪泽与沙俄代表吉尔斯、布策在沙俄首都圣彼得堡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二十一条,另附一专条,并随签《中俄陆路通商章程》。此约与《里瓦几亚条约》相比:争回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的中国领土,但仍划失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斋桑湖以东地区;赔款由五百万卢布增至九百万卢布;增设领事由七处改为肃州和吐鲁番两处;增设的通商路线由原两条陆路一条水路减为由科布多经归化、张家口至天津的一条陆路,将俄商在新疆免税贸易改为“暂不纳税”。其他条款大致相同。沙俄援引该约有关规定,于1882—1884年(光绪八一十年)间又先后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俄伊犁界约》等五个子约。通过母约及其子约,沙俄又割占中国领土七万多平方公里,并进一步扩大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猜你喜欢

  • 火牛阵

    战国时齐将田单进攻燕军时采用的战术。燕将乐毅攻下齐七十余城,唯独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二城未取。莒人拥立齐湣王的太子为齐襄王,以保莒城。即墨齐军推田单为将军,坚守城池。周赧王三十六年

  • 韩信拜将

    楚汉战争前夕,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故事。韩信,淮阴(今江苏淮阴)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先投项梁, 后归项羽,未被重用。后又改投刘邦,任治粟都尉,受到萧何的重视。刘邦被封为汉王,去南郑(今陕西汉中),

  • 王如起义

    西晋流民起义。晋室“八王之乱”期间,关中部分流民到宛城(今河南南阳)一带就食,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晋将山简、杜蕤,派兵押送流民返回关中。流民被逼无奈,王如率众举行起义。起义群众打败山简和杜蕤,攻占

  • 五国相王

    战国中期魏将犀首(公孙衍)发起的一次“合纵”活动。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一说周显王四十五年,魏将犀首发起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即互尊为王,以抗秦。

  • 皮场庙

    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严刑惩治,规定凡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的,斩首示众,还要剥皮实草。府、州、县要在衙门左面,别立一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又将填满草的人皮袋,悬挂在官府公座两旁,用来警戒

  • 夏(窦建德)

    隋末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建立的政权。参见“窦建德起义”。

  • 武宗灭佛

    参见“三武灭佛”。

  • 骑士

    西汉时根据地方特点训练各种兵卒,西、北边郡产马地区训练骑兵,称骑士。

  • 吕并起义

    东汉末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屯田农民起义。曹操募民屯田,向屯田农民榨取高额地租,屯田农民生活悲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屯田农民吕并在陈仓率领屯田农民举行起义,占据陈仓,吕并自称将军。曹操派关中

  • 策勒村事件

    民国初年沙俄在新疆侵略扩张所制造的中俄交涉事件。新疆毗邻沙俄,不断遭受沙俄侵扰。沙俄借口代管俄侨和商务,在新疆各地非法指派阿克沙哈勒(译意为“商约”、“商头”),从事搜集情报和诱骗中国居民加入俄籍的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