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云南河口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河口地处中越边界,是滇越铁路的交通孔道,为铁路工人和游勇聚散之区。控制河口对运输军械和进图全滇十分重要,因而在镇南关发难前,孙中山已着手筹划河口起义。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孙中山派黄明堂率镇南关撤出的起义军百余人秘密转移至云南边境,联络当地会党、游勇,准备发动河口起义。4月29日(三月二十九日)黄明堂率军进攻河口,清军防营一部起义响应,击毙清边防督办,占领河口。黄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名义布告安民,将外国领事和税关洋员护送出境,严申军纪,秋毫无犯,受到群众拥护,大批清军归投起义军,声势大振。旋分兵北上,按原定计划向蒙自、昆明进军,连克新街、南溪等地,但因粮弹不济,被迫停顿。孙中山派黄兴为云南国民军司令赴前线督师,各军皆因缺粮而无进展。清云贵总督锡良调集大批军队进攻起义军,尤济光亦派广西军队前来增援,安南法国殖民当局封锁中越边界,禁阻起义人员及粮械进入云南,致使河口起义军陷入孤立无援困境。黄明堂、王和顺等率起义军与清军战斗二十余日,弹药告竭,河口失守。黄明堂率部六百余人撤至安南境内,被法国殖民军勒逼缴械,强行解散,历时一月的河口起义遂告失败。

猜你喜欢

  • 也里可温

    元朝人对基督教徒和传教士的通称。基督教的聂思脱里一派,唐初即传入中国,称大秦景教。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后,景教亦同时被禁。至辽金时期,该教才又在中国西北和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中盛传开来。蒙古几次西征,

  • 鄱阳湖之战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的一次战争。陈友谅称帝建汉后,不断与朱元璋交兵,但多次失败。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领兵北救韩林儿于安丰(今安徽寿县)。四月,陈友谅乘机统兵六十万围洪都

  • 陈硕真起义

    唐朝前期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高宗永微四年(公元653年),睦州(今浙江建德)女子陈硕真和妹夫章叔胤率众起义。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章叔胤为仆射,童文宝等为大将,攻城掠地,连克桐卢、睦州、于潜等州县,兵锋

  • 绿营兵

    清代军队的一种。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在京者为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各省者有督标,统于总督;有抚标,统于巡抚;有提标,统于提督;有镇标,统于总兵;

  • 广学会

    英美帝国主义分子在中国设立的编印宗教书刊的文化侵略机构。1887年(光绪十三年)山英美传教士创立于上海。会员有李提摩太、韦廉臣、林乐知、丁韪良、李佳白等人。初名为国文书会,后改名广学会。中国海关总税务

  • 清口之役

    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扬州)与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汴州)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全忠并兖、郓二州之兵,直下江淮。大将庞师古率军七万进驻清口(今江苏淮阴县西),将攻扬州。杨行

  • 杨玄感起兵反隋

    杨玄感系隋宰相杨素之子,袭封楚国公,官至礼部尚书。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二征高丽,命其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监督粮运。杨玄感与隋炀帝之间早有矛盾,曾与诸弟潜谋举事。当时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柴桑之会

    刘备、孙权建立抗曹联盟的事件。长坂战后,曹操占据荆州(治今湖北襄阳)军事重镇襄阳,控制了荆州江北地区,对孙权震动很大。刘备采纳诸葛亮联吴抗曹建议,派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诸葛亮向

  • 计口授田

    北魏初年一种以人口为依据分配土地的办法。鲜卑族拓跋部在拓跋珪平定中原前,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部落。拓跋珪平定中原后,开始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分土定居。拓跋氏统治者又从中原地区及当时的蒙古草

  • 贡助彻

    相传夏、商、周三代分别实行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对于这句话,历来注释分歧甚多,较为通行的解释是:夏代实行贡法,以几年收成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