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交收东三省条约

交收东三省条约

一名“俄国撤兵条约”。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除派兵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京津地区外,还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辛丑条约》签字后,沙俄为实现其吞并东北的“黄俄罗斯计划”,抛出包括以东三省将军起代理作用、以俄国护路队代替撤出的俄军等四项条款的照会,同时要挟清政府签订华俄道胜银行垄断东北金融和一切租借的合同。英、日进行针对沙俄国独占东北的结盟谈判,次年谈成签字通知俄方,美、法表示支持英日同盟。在列强压力下,1902年4月8日(光绪二十八年三月一日)沙俄驻华公使雷萨尔与清朝外务总理大臣奕劻、会办大臣王文韶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共四条:东三省归还中国;俄军分三期撤完,每期六个月;俄军撤出前,清政府在东北“不另添练兵”,俄军撤退后,清政府将驻东北军队增减,随时知照俄国;俄国交还山海关——营口——新民厅铁路,清政府应予“赔偿”。《交收条约》使沙俄没能取得预定权益。1903年4月22日(光绪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第二期撤兵到期,沙俄拒不撤兵,一面增兵,一面向清政府提出七项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5月22日(四月二十六日)沙俄宣布废除《交收东三省条约》,重新占领奉天(今沈阳),并在“撤军”幌子下换防增兵。

猜你喜欢

  • 部族军

    或称众部族军。辽代由契丹本部和内属各部族所组成的地方军。太祖称帝前后,按照契丹族部落形式,重新改编所俘掠和降服的游牧各族,实行“合族而居,合族而处”和“分地以牧”的部族制统治。并令各部族以部落为单位,

  • 采石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诏。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六月,金海陵王迁都开封,括马签兵。九月,发兵大举攻宋。宋淮西守将王权不战而逃,淮东守将刘锜也败退江南。两淮遂为金军占据。十一月,金军自采石(今安徽当涂

  • 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高级官僚机构。据说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长, 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初改为相国,西汉末年又改称大司徒。太尉为全国

  • 公亶父迁周

    周族在豳居住期间,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击,于是在其领袖公亶父的率领下往南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公亶父在这里建立城邑宫室,设置官吏,贬损戎狄风俗,奠定了周人国家的雏形,并且利用良好的自然

  • 北庭都护府

    唐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之一。西突厥灭亡后,分其地置昆陵都护府和濛池都护府,当时隶属于安西都护府。为便于管理西域广大地区,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分天山以北地区设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

  • 己亥建储

    1900年1月24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室建立皇储“大阿哥”事件。是年农历为己亥年,故名。1898年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总揽大权,将光绪皇帝禁闭宫中。她为了彻底摧毁帝党势力,巩固权位,以光

  • 东晋

    朝代名。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晋怀帝司马炽封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建邺(今江苏南京)。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愍帝被杀消息传来,司马睿改称晋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司马睿正式

  • 永宁寺碑

    明初在奴儿干都司修建的寺碑。永乐年间,太监亦失哈在巡视奴儿干都司地方时,在治所特林修建了永宁寺。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在寺旁立了石碑。上刻《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明

  • 东周

    ①朝代名。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至公元前256年被秦灭亡为止。东周王朝又大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参见“周朝”)。②古国名,由战国时小国西周(参见“西周②”)分裂出去的另一小国。公元前3

  • 子产不毁乡校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善于采纳批评意见的故事。乡校即基层行政单位乡的学校,郑国人常在那里游学聚会,议论当朝执政。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子产的威信,劝子产毁掉乡校。子产说: “人们早晚办完事情后聚游于此,以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