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全真道

全真道

道教的一个支派,始创于金朝中期。创始人王喆,字知明,号重阳。该教反对饮酒茹荤,反对娶妻生子,倡导静心修身,除却人间情欲,以返本还真,得道成仙。蒙古兴起后,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投靠蒙古贵族。他不辞辛劳,奉召赴中亚,会见成吉思汗,陈说自己的政冶主张与养生之道,受到成吉思汗的宠信。全真道也因此受到优遇,道徒得以优免赋役差发,故传播日广,势力大盛。从蒙哥汗时期开始,蒙古统治者在道教与释教斗争中偏袒释教,全真道受到抑制和削弱。明清时期,全真道虽继续绵延流传,但其势力日渐衰微,没再出现过金元之际的盛况。

猜你喜欢

  • 华严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亦称“贤首宗”。华严宗主要通过论证所谓尘(外部客观世界)是心(内心主观世界)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宣扬

  • 窦建德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窦建德。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地区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农民义军活动,窦建德因支持义军,举家被害,遂率二百人起义,投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漳南)高士达。孙安祖、张

  • 郑庄小霸

    又称郑庄强国。春秋初年,周王朝衰落,无力解决内乱外患。各诸侯国也发生了升降变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自诸侯出。强国以尊王攘夷为旗帜进行争霸活动。精于权术,善于用人的郑庄公,在平定了其弟共叔段叛乱后

  • 李敬业反武

    武则天的专政,引起唐朝大臣和宗室的强烈不满。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李世勣之孙李敬业以匡复庐陵王(即中宗李显)为名,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起兵反武。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

  • 武周代唐

    武则天称帝建周代唐事件。武则天名曌, 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工部尚书武士彟之女,十四岁被唐太宗选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继位,于感业寺见之,复召入宫,拜为昭仪。武则天素多智计

  • 三巡江南

    隋炀帝一生先后三次巡行江南。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通济渠开通。八月,炀帝即乘龙舟首巡江都(今江苏扬州)。随行人员达一、二十万,各类船只达数千艘,首尾相接二百余里,挽船士达八万余人。骑兵夹岸护送

  • 粤学会

    清末粤籍旅京人士组织的维新团体。强学会被封后,康有为“欲续强学会之旧”,既上书求变法于上,又开会振士气于下。为了借助于会馆开导粤籍京官支持变法,康有为于1898年1月5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邀

  • 康熙朝测绘

    康熙朝进行的全国地图的大规模测绘工作。康熙时,为绘制地图,曾邀请法国传教士雷孝思、杜德美、白晋等协助,并派遣中国学者何国宗、明安图等人,到很多省区进行测量。东北至黑龙江,北至蒙古,西北至陕甘,西南至云

  • 保甲法

    宋王安石变法中新政之一。自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陆续实施于诸路州县。其法规定: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以五户为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置保长、大保长、都保

  • 楚(林士弘)

    隋末南方义军首领林士弘建立的政权。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林士弘从乡人操师乞起义,为大将军。操师乞牺牲后,林士弘代统其众,屡败隋军,众至十万余人。同年底,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年号太平,定都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