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泛舟之役

泛舟之役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请求输入粮食。秦穆公和大臣百里奚等商量,决定输给晋国粮食。运送粟米的船队从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南)到晋都绛(今山西翼城东)沿水路接连不断,被称为“泛舟之役”。

猜你喜欢

  • 安源煤矿工人反帝斗争

    1905年5月17日(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安源煤矿洋矿师扣罚工人工资,引起工人强烈不满。工人奋起痛打洋矿师、监工及职员,砸毁洋房,夺取洋钱,“几至抢夺军械”。该矿洋员星夜乘车逃往湖南醴陵。事件发生

  • 武昌起义

    1911 (宣统三年)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权利的保路运动激烈开展,各地群众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革命时机完全成熟。武汉是革命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湖北新军中一直有革命党人秘密

  • 计口授田

    北魏初年一种以人口为依据分配土地的办法。鲜卑族拓跋部在拓跋珪平定中原前,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部落。拓跋珪平定中原后,开始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分土定居。拓跋氏统治者又从中原地区及当时的蒙古草

  • 冉魏

    十六国之一。汉人冉闵建立。永宁元年(公元350年),石虎养孙汉人冉闵灭后赵,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永兴,仍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冉魏。永兴三年,前燕慕容恪率兵南下,略至冀州(今河北高邑西南),

  • 新顺政权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建立的政权。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李自成在湖北襄阳初建农民政权,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这时的设施,主要是建立军制和中央、地方官制。军队的编制分为中、左、右、前、后五

  • 井田制

    相传我们古代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而得名。一部分学者因《孟子》书中提到“助”法以及公田与私田的对立关系,解释井田制是带有劳役地租剥削性质的土地制度。另外不少人则认为孟子所说的井田制出

  • 襄汉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宋襄阳镇抚使李横所部为金及伪齐联军击败,宋失襄阳府(今湖北襄樊)、颍昌府(今河南许昌东)及邓(今河南邓县)、随(今湖北随县)、郢(今湖北钟祥)等州。次年

  • 八字军

    南宋初年活动于太行山一带的抗金义军。金灭北宋后,继续发兵南进。北方各地爱国军民纷纷组织义军,在敌后坚持抗金。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秋,宋将王彦与岳飞等十余人率七百士兵渡河退守太行山区之共城(今河南

  • 罢郡为州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节省政府开支的重要改革措施。南北朝时,地方设州、郡、县三级,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用度支尚书杨尚希、太子少保苏威等大臣之策,撤

  • 州牧

    官名。西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把全国分为十三部(州),部(州)设刺史。刺史只是监察官吏,没有固定驻地,官阶低于郡守,秩六百石。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官秩上升为二千石,汉哀帝时复称刺史,后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