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湘军

湘军

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地主武装。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廷诏令各省举办团练,镇压革命。1853年(咸丰三年)帮办湖南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以其父曾麟书总领之湘乡练勇为基础,参酌戚继光军队编伍之法,订营哨之制。兵必亲招,将必自选。统领、营官、哨长、什长、勇丁层层挑选。士兵只服从营官一人。各营互不统属,而听命于曾国藩,成为“兵为将有”的起源。内部以乡里、亲属、师生等地域、血统、学统关系相联结,又灌输封建伦礼道德,加强了思想控制。陆师以五百人为营,营辖四哨,哨辖八队。水师以四百四十七人为营。次年,练成水师十营,陆师十三营,合工匠、伕役共一万七千余人,即出省作战。与淮军及外国侵略者共同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镇压了捻军及少数民族起义。1864年(同治三年)发展到二十多万人。攻占南京后,曾国藩裁撤了二万五千余人。后来左宗棠曾率一部出关作战,收复了新疆。甲午战争中曾参加对日作战。湘军所开创的勇营制度是清朝军制一次变革。湘军兵为将有则成为近代军阀的嚆矢。与清廷原有的八旗、绿营比较,湘军有较强的战斗力,成为清廷依靠的力量。湘军将帅中多为督抚提镇,形成清末重要的军事政冶集团,对晚清政局有较大影响,后来同淮军一样,腐朽衰落。

猜你喜欢

  • 平定刘稹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昭义(治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继之。刘稹秘不发丧, 自请为节度使,统领军事,多数朝臣主张姑息迁就,李德裕独排众议,坚持收复昭义镇。武宗采纳李德裕建议,决心讨

  • 西凉

    十六国之一。汉人李暠建立。李暠,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曾为后凉敦煌太守。庚子元年(公元400年)十一月,暠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秦(治今甘肃天水)、凉(治今甘肃武威)二州牧,以敦煌为都城,史称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

  • 辽军南侵

    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于契丹,打开了辽军进入中原的门户。石敬瑭死后,后晋政局不稳,辽主耶律德光乘机大举南侵。开运元年至四年(公元944年—947年),辽军先后四次入犯中原,均遭失败。开运元年

  •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日本援引《中日马关条约》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6年7月21日(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与日方代表林董签于北京。二十九款,另附双方往复照会六件。

  • 龙门石窟

    我国著名石窟。亦称伊阙石窟。分布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历时四百余年。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龛七百八十五,造像九万七千余尊

  • 清朝

    朝代名。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满族领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改元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洲,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

  • ?鐇之叛

    明武宗时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明武宗时安化王朱��鐇素有逆谋,时宦官刘瑾专权,派大理寺少卿度田宁夏(今宁夏银川),倍增顷亩,征马屯租甚急,敲扑惨酷,诸戍将卫卒皆愤怨。朱&

  •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 浑天仪

    古代的天文仪器。有浑仪、浑象两种。浑仪又称圆仪,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何时创制,尚难断定。西汉落下闳曾制造此仪以观天象,经东汉贾逵、东晋孔挺、南北朝张子信、唐李淳风等人研究、改进, 日趋精密完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