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申公巫臣使吴

申公巫臣使吴

管仲相齐过程中的一项改革内政的措施。这项措施是针对鄙野的农民而实行的,即根据农民种植土地的肥瘠及收成的多少征收不同的赋税。这项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农民因赋税不均而流徙。

猜你喜欢

  • 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高级官僚机构。据说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长, 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初改为相国,西汉末年又改称大司徒。太尉为全国

  • 三有司

    周代司徒、司马、司空三种官职的合称。见《卫盉》铭文。司徒,金文多作“司土”,掌民事、征发徒役。司马,掌军政和军赋。司空,金文作司工, 掌土功。周代中央政府及各地诸侯皆设三有司。中央政府的司徒、司马、司

  • 李志甫起义

    元末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漳州南胜县(今福建平和)人。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六月,李志甫聚众起义,包围漳州城(今福建漳州市)。元将搠思监与战,被起义军击败。元政府急令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别不花

  • 贞祐和议

    金宣宗时与蒙古达成的一次和议。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七月,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南下,掳掠华北广大地区,再次进逼中都(今北京)。金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八月,权右副元帅胡沙虎发动政变,卫绍王被杀。胡

  •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又称《藏印议订附约》或《藏印续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3年12月5日(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清政府参将何长荣与英国政务司保尔在印度大吉岭签订,共十二款。主要内容:开放亚东为商埠,

  • 魏州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存勖灭幽州(今北京)刘氏割据势力,解除后顾之忧,即南下与后梁争夺魏博镇(今河北大名东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魏博节帅杨师厚

  • 鲁三分公室

    春秋中期鲁国的军制改革。鲁国原有上、下二军,皆属于公室,称“公乘”。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 由执政季武子建议,鲁国设立三军(增设中军),将原属公室的公乘,改由鲁国三家贵族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

  • 天誊新制

    金熙宗时所颁行的新官制。熙宗继位后,锐意推进封建化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八月,仿照辽宋之制颁行新官制及换官格。规定门下侍中、中书令分由左右丞相兼任,使中书、门下两省形同虚设,而

  • 俄蒙密约

    包括1912年11月3日沙俄与外蒙当局非法签订的《俄蒙协约》及《商务章程》。主要内容有:蒙古终止对中国的过去关系,俄国政府扶助蒙古自治,并为其编练军队,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和汉人移居蒙地;俄人在蒙古享

  • 刊正姓氏

    唐初,士族地主分山东、江左、关陇和代北四大集团。江左、代北士族,唐代已经没落。而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虽遭到隋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但根深蒂固,尚有一定势力。李世民家族出身关陇,不能容忍山东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