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西平之战

西平之战

隋朝与吐谷浑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吐谷浑是我国古代西部境内少数民族之一,当时居住于青海、甘肃之间。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率兵西渡黄河,到达西平郡(今青海乐都),将击吐谷浑。吐谷浑可汗伏允率众据守复袁川(今青海黑河)。隋以宰相元寿南屯金山(今青海西宁西北),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雷山(今甘肃冷龙岭),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内),将军张寿西屯泥岭(今青海大通山),四面夹击。经激烈战斗,隋军大胜,俘男女十万余口,伏允逃遁。隋军乘胜追击,绕过青海湖,攻占吐谷浑都城伏俟城(位于今青海湖西),扩地数千里。隋朝在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该战役的胜利,使隋朝切实控制了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猜你喜欢

  • 南阳保卫战

    唐军保卫南阳(今河南南阳),抗击安史叛军的战役。南阳地处中原与江汉之间,为江汉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安史叛军占领中原之后,江、淮财富不得不经由长江、汉水运抵洋川(今陕西洋县),再输入关中。这条运输线

  • 青州兵

    操曹的一支军队。黄巾起义失败后,青州(治今山东淄博临淄北)、徐州(治今山东郯城)农民于汉灵帝中平五年, (公元188年)又举起黄巾义旗,是为青州黄巾军。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夏,黄巾军一百多万

  • 广方言馆

    方言指称地方语言,称外国语言为方言,寓鄙视之意。(1)1863年 (同治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请仿京师同文馆例,在上海设立, 称广方言馆,亦称上海同文馆。先后设立英、法、日、俄四个语种,并有自然科学课

  • 西方传教士来华

    西欧的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天主教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政治活动。继利玛窦(意大利人)之后,汤若望(日耳曼人)、南怀仁(比利时人)等陆续来华。他们曾经带来一些科学知识,如明末汤若

  • 回纥汗国

    回纥人是古代丁零人的后裔,西汉时丁零人居住在匈奴北部,受匈奴统治。南北朝时称高车,亦称铁勒或疏勒。回纥为铁勒之一部,居于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带。是一游牧部落。隋末唐初,回纥渐强,不满于突厥的奴役,与仆

  • 襄郢民兵

    南宋末年抗元义军。咸淳(公元1265年—1274年)时,元军围困襄樊(今属湖北)二城达五年,陆地修筑白河、鹿门、万山等营寨,水道设木栅铁索以拦截船只人等出入。二城粮援不继。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督师赴援,

  • 开山赵起义

    金海陵王时山东人民的反金斗争。金军南下攻宋,山东人民不堪骚扰。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山东沂州人赵开山将姓名倒置为“开山赵”,聚众万余人起义。攻占密州(今山东诸城)、日照(今山东日照)等县,众至三

  • 灵宝会战

    唐军与安禄山叛军进行的一场会战。安禄山攻陷洛阳之后,自称皇帝,遣兵西取潼关。玄宗令哥舒翰带病前讨安禄山。哥舒翰临时凑集十余万军队,屯驻潼关,意欲据守,以保关中安全。玄宗和宰相杨国忠疑哥舒翰按兵不进,别

  • 元末红巾军

    元末农民利用白莲教组成的起义军。以红巾裹头并举红旗为号。故名。又,起义者烧香拜弥勒佛,亦称香军。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率红巾军首义颍州(今安徽阜阳)。之后,红巾军遍及各地。刘

  • 资政新篇

    书名。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1859年(咸丰九年)洪仁玕撰。是年4月(三月)洪仁玕从香港到达天京,不久,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企图使太平天国强盛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