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法北京条约”。
战国中期齐魏二国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河南范县西南)进行的著名战役。魏惠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4年),魏将庞涓攻韩,韩向齐求救。次年,齐威王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往救韩,直
十四到十六世纪中国军民抗击沿海地区日本海盗集团的斗争。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和战国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混战。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到中
春秋末年卫国工匠参与的两次反对卫国国君的暴动。公元前478年,卫庄公役使工匠过久,贵族石圃因而利用工匠攻打庄公。庄公向包围宫门的暴动群众求免死,不得允许,因逾北墙逃跑,腿被摔折,结果与其二子死于仇人戎
明代中期广西瑶、壮等族人民起义。散居在大藤峡地区(泛指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以及武宣、象州、蒙山、桂平、贵县、平南、藤县等广大地区)的瑶、壮等族人民,经常起义反抗明朝封建统治者和本族土司的压迫剥削。正
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公布《省官制》,改各省民政长为巡按使,主管一省民政。多数由省军政长官兼任。袁世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于同年6月30日改都督为将军的同时,企图以文官兼管军务来限制武人,一部分省
商周时代对王畿以外具有侯、甸、男等身份的邦君的统称。侯是担任王国的斥侯。甸即田,大约与担任田猎任务有关。男也称作任,即任王事之意。侯、甸、男都具有藩卫王畿的性质,因此也统称作“卫”。周初诰词里经常提到
咸丰、同治年间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的农民起义军。鲁南苏北运河沿岸徐州、海州、邳州、宿迁、郯城、兰山、滕县、峄县一带漕运船伕和饥民,用“匹布分幅帕头”,组成秘密团体,称为幅党。同治初年,清政府把漕粮改为海运
我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治,并且维系不同等级贵族上下级关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产生于西周,是由古代父家长制结合周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制定的。其表现形式为:周王自称天子,被确定为天下的大宗
明代重要法典。吴王元年(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杨宪、刘基、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拟定《大明律》,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这是最早议拟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