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郭子兴起义

郭子兴起义

元末江淮农民起义。首领郭子兴,定远(今属安徽)土豪,当地白莲教首领。常散家资,结壮士,很有影响。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起义者以红巾为号,亦称红巾军,众达数万。郭子兴、孙德崖等五位首领,同称元帅。但五帅不和,不能戮力同心。同年闰三月,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渐受器重。秋间,元军攻占徐州,芝麻李被俘牺牲,部将赵均用、彭大率余部投奔郭子兴。不久,赵均用,彭大皆自称王,位在郭子兴上。郭子兴与赵均用等矛盾日深。至正十四年(公元1353年)七月,朱元璋克滁州(今安徽滁县),郭子兴即移驻其地。次年正月,朱元璋克和州(今安徽和县),郭子兴遂命朱元璋为总兵,统领诸军。三月,郭子兴病死和州。其子郭天叙被韩林儿封为都元帅,郭子兴妻弟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九月,郭天叙、张天祐在进攻集庆(今江苏南京)时被擒杀,原郭子兴部遂统归朱元璋掌握。

猜你喜欢

  • 明修长城

    为了防御蒙古贵族统治者的袭扰,自洪武(公元1368年—1398年)至永乐(公元1403年—1424年)时期,在东自辽东,西抵嘉峪关的沿边地带,先后设置了九个要镇,称为“九边”。又在沿边各镇修缮长城,称

  • 西北回民起义

    即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回民反清武装斗争。1862年5月(同治元年四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和遵王赖文光率部进逼西安, “往结回众”,陕西渭南回民群众纷起响应。回民军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

  •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沙俄又乘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加紧与英国争夺新疆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东南、南部和西南边疆也面临侵略威胁,边疆危机全面发生。李鸿章等人主张筹办东南“

  • 国民党

    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党人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他们为了争取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获胜,以便组织责任内阁,实行“政党政治”,主张扩大同盟会力量。1912年8月由于宋教仁等人的积极活动

  • 庐州战役

    宋蒙间一次重要战役。蒙古军围攻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西南)失败后,于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九月,又命察罕率部进围庐州(今安徽合肥), 日夜急攻,以期破庐后造战船于巢湖而下江南。宋庐州守将杜杲组织军民固

  • 东京政变

    金廷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海陵王指挥大军南下攻宋。行前命太祖之孙赵王完颜雍(本名乌禄)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而以渤海人高存福为副留守以监视之。完颜雍出兵镇压契丹人民起

  • 蒙古灭夏

    西夏自仁宗以后,皇室内部斗争激烈,政治日趋腐败,国力日削,不能抵抗蒙古南下侵掠。恒宗天庆十二年(公元1205年)三月,铁木真以追击克烈部亦刺哈桑昆为名,首次派兵入侵西夏,蹂践瓜(今甘肃安西东南)、沙(

  • 中法北京条约

    原称《中法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法国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恭亲王奕訢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共十款。除了承认中法《

  • 安武军

    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期间,改任安徽巡按使倪嗣冲为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倪遂将所部称为安武军。倪嗣冲是北洋集团中反动军阀头目之一,曾卖力地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又拥护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建

  • 十六府

    官署合称。隋设十二卫以领府兵,另设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计四府,不领府兵。该十二卫、四府统称十六府。唐前期亦有十二卫四府之设。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将各府统称为卫,遂有十六卫之称。参见“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