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黄嵬山割地划界

黄嵬山割地划界

宋辽边界纠纷事件。庆历“增币”后,辽继续恃强争界,不断在河北、河东二边制造事端。宋之河东与辽之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县)等州接界。宋太宗以来辽即不断越界侵耕蚕食。到神宗熙宁时实际边界已从古长城南移三十余里,至于宋朝代州黄嵬山(今山西原平县崞阳镇西南)北麓。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三月,辽又遗使至宋,诬称宋侵辽界,要求重新划分疆界。七月,宋廷派吕大忠、刘忱等与辽使共同勘定河东界止。辽使坚持蔚应、朔三州与河东应以分水岭土垄为界,而经双方当面案视,根本没有所谓土垄。宋使据理驳斥辽国蓄谋侵界,辽使恼羞成怒而返。次年三月,辽一面点集兵马威胁,一面再派使至宋,逼迫宋廷接受以土垄为界的条件。五月,宋再遗熟悉边界历史地理形势的沈括赴辽交涉划界事宜。辽坚持以黄嵬山天池为中心划界。双方经六次激烈争辩,沈括列举双方过去在边界所立石峰(界桩),并出示双方往来公牒等确凿证据,申明河东边界早已划定,黄嵬山天池从来在边界之南宋朝境内,据理驳斥辽国的蓄意讹诈,拒绝其索地划界的无理要求。七月,辽使又来宋威逼。神宗惶惧动摇,深怕宋辽战争再起,无法收拾,遂改派善于酬对的韩缜为特使,按辽意图,割黄嵬山以北地东西七百里予辽。

猜你喜欢

  • 柘皋之战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十年(1140年)五、六月间金军于顺昌(今安徽阜阳)溃败后,退守开封。南宋赵构秦桧急命诸路宋军撤还。兀术遂会合两河金军与旧部十余万众回师南下淮西,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庐州(

  •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即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忧虑秦兵压境,乃派荆轲谋刺秦王。荆轲及其副手秦武阳携带秦国逃亡将军樊于期的头和督亢(今河北涿县东,跨有涿县、固安

  • 中俄会约

    见“旅大租地条约”。

  • 时务报

    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创刊于上海,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主笔,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任撰述。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强为宗旨。石印,每期

  • 蒙恬北逐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部族,分布在蒙古高原。主要从事游牧,善骑射。战国后期,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深入中原进行掠夺,威胁内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赵武灵王在河套一带设九原郡以防御匈奴。战国末年赵国和秦国交战,

  • 中俄密约

    即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1896年4月(光绪二十二年三月)清政府特使李鸿章到达彼得堡,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沙俄以中俄共同防御日本侵略为词,诱迫李鸿章于6月3日(四月二十二日)与俄国财政大

  • 武丁举傅说

    传说盘庚弟小乙之子武丁少时生活在“小人”中间,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即位以后,从版筑匠人中举拔傅说为相,革新政治,推行善政,使得“殷道复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被祀为“高宗”,历来被认为是商的名王。

  • 鸦片贸易

    近代西方殖民者为改变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掠夺中国人民财富而经营的一项罪恶的毒品贸易。“鸦片”为英文Opium的音译,亦译“阿片”,又名阿芙蓉,俗称大烟,是由一种草本植物罂粟的汁液提练而成的软膏,原产

  • 黄海海战

    见“ 东沟海战”。

  • 西方传教士来华

    西欧的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天主教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政治活动。继利玛窦(意大利人)之后,汤若望(日耳曼人)、南怀仁(比利时人)等陆续来华。他们曾经带来一些科学知识,如明末汤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