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一斋集

一斋集

十六卷。明朱善(1314-1385)撰。朱善,(一作朱善继)字备万,号一斋,丰城(今属江西)人,洪武初(1368)为南昌教授,廷对第一,授编修,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恪。著有《诗解颐》(已著录)、《史辑》等。此编分前后两集,前集十卷,后集五卷,又有《广游集》一卷附刊于后。朱善十岁既通经史大义,得家学之传,经籍无不考颐。每授诸弟子时,于发明肯綮处辄录之。然其文字品第,则不能与明初宋濂等大家相比较。有四库本。

猜你喜欢

  • 陈学士文钞

    一卷。清陈仪撰。陈仪(1670-1744),号一吾。直隶文安(今属河北)人。祖陈帖以兄少司农协荫授官。父陈良瑛袭荫为京职。陈仪生而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同里前辈交口称之。康熙二十九年科乡试,屡蹶公车。康

  • 夷齐考疑

    四卷。明胡其久(生卒不详)撰。胡其久,崇德(今浙江省桐乡县)人。明隆庆年间(1567)举人,官至陇南知县。当时世间所传伯夷、叔齐的事迹、世系、名姓、字号大都出自《韩诗外传》或《吕氏春秋》,并各有附会增

  • 贞观公私画录

    见《贞观公私画史》。

  • 仪礼丧服马王注

    一卷。汉马融(79-166)、魏王肃(195-256)撰,清臧庸(1767-1811)辑。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江苏武进县(今江苏省南部)人。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馆浙江巡

  • 金陵通传

    四十五卷,补遗四卷。清末陈作霖(生卒年不详)撰。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该书为作者竭三十年之力而成。记金陵自成周以下至当世人与事、以年代为序,人以类分。仿李

  • 易经会意解

    无卷数。清王芝兰撰。王氏自序称是伊南人,未详其仕履。此书首句读质疑,都与《本义》句读不同。次辨《本义》衍文,认为易为卜筮之书,不经秦火,应无衍文。次乾卦质疑,坤卦质疑。次乾坤以下八卦说。其序六十四卦,

  • 闽学源流

    十六卷。明杨应诏(生卒不详)撰。杨应诏,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嘉靖十年(1531)举人,生平仕履不详。《闽学源流》载“闽学”诸儒事迹,从宋熙宁之杨时到明成化蔡清,共195人。杨时,宋将乐人,学于

  • 易学启蒙通释

    二卷。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生卒年不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早受易于董介轩,继师沈贵瑶,精研《易》旨,沉潜反复二十余年,而后著书发明朱子之意。子一桂也精易理。(《宋元学案》卷八十九《介轩

  • 齐民要术

    十卷。北魏贾思勰(生卒年不详)撰。贾思勰,益都(今山东益都县)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贾思勰致力农学,悉心研讨古文献中有关农事的记载,并身体力行踏访农夫,观察、实验,集丰富的农

  • 剑合斋帖

    六卷。明陈钜昌辑刻,董其昌书。此帖为陈氏辑刻四种董书之一。明代以来,汇刻董氏书迹者日益增多,但往往失于鉴别,使得真伪共存一体。而陈氏与董其昌为姻亲,且所选刻书帖皆经董其昌加以鉴定,所以除董氏自刻本外,